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徐錫麟

简介

清末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人,光復會成員,字伯蓀,號光漢子。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東浦鎮名門望族,其父徐鳳鳴秀才出身,曾任山陰縣吏,家有田百餘畝。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中秀才。光緒二十七年(西元一九〇一年)任紹興府學堂經學兼算學教習,後陞副監督。光緒二十九年(西元一九〇三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於東京結識陶煥卿、龔味生,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章太炎的活動。回國後先在紹興創設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〇五年)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後又創立大通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爲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同年冬赴日本學軍,因患眼疾未能如願。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〇六年)歸國,赴安徽任武備學堂副總辦、安徽巡警學堂會辦。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〇七年)改名爲陸軍小學監督、巡警學堂監督。 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〇七年)二月,伯蓀與秋競雄相約於皖浙同時舉義反清。起義原定六月九日舉行,因一會黨人員在上海被捕,供出部分革命黨人的別名暗號,兩江總督端方電令恩銘拿辦。恩銘召伯蓀計議,伯蓀見己號在列,知事迫,遂決定於五月廿八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時舉義。又因恩銘廿八日有事,要求將畢業典禮提前兩天,無奈起義只得改於廿六日。是時外援不至,準備未周。五月廿六日,起義倉卒發動。即日伯蓀藉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際,槍殺安徽巡撫恩銘,率學生軍起義,攻佔安慶軍械所,與清軍激戰四小時,終因孤軍無援、寡不敵衆,而卒被捕擒僇。受審時,伯蓀直書親供:「我蓄志排滿已十餘年,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爲漢人復仇。」翌日晨凌遲,提至撫署東轅門側,先剖心,祭恩銘;再斬首。伯蓀臨刑時,神色不變,毫無懼容,「大呼排滿不止」。遺體則與陳伯平、馬宗漢一同葬於杭州西湖邊孤山南麓,爲「三烈士墓」。

作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