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王肅

简介

王肅字子雍。東海郡郯縣 (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南) 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經學家,司徒王朗之子、晉文帝司馬昭岳父。 王肅出身東海王氏,早年任散騎黃門侍郎,襲封蘭陵侯。後升任散騎常侍,又兼祕書監及崇文觀祭酒,屢次對時政提出建議。後歷任廣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職。曹芳被廢時,他以迎接曹髦繼位。又幫助司馬師平定毌丘儉之亂,再遷中領軍,加散騎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衛將軍,諡號景侯。唐代時作爲二十二先賢配享孔子。宋真宗時追贈司空。 王肅師從大儒宋忠,曾遍注羣經,對今、古文經意加以綜合。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借鑑《禮記》、《左傳》、《國語》等,編撰《孔子家語》等以宣揚道德價值,將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其所注經學在魏晉時期被稱作“王學”。 王肅不僅在經典的註釋上與鄭學針鋒相對,並取得官方學術地位。同時,爲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思想觀點,也爲他的思想確立理論根據,他借“聖人”孔子及其子孫之口,僞造《孔叢子》、《聖證論》。這些言論雖然大多出自前人之書,看似抄錄,卻有不少改動,有許多他自己的話。他用聖人的話來立論,是儒家經典地位尊崇形式下的一種手段;是借聖人之口說自己想說的話。 他在《孔子家語》及《孔叢子》中,從各個不同角度來論述治國思想、方法,以及用人等重大問題。而在尊崇孔子儒學的名義下,把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包含進去,成爲新時代新思想的融合體,這也是王肅在學術上壓倒鄭玄,能夠列於學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出經學向玄學過渡的時代思想特色。 王肅除了註釋經典,僞造《孔叢子》之外,他在政治生涯中,還針對時事,頻頻向統治者建議,又表現出儒家入世的積極態度。王肅的學術活動不僅使人們懷疑鄭玄經學的權威性,更影響了王弼、何晏等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他從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爲維護傳統的儒家學說,把道家的天道觀和無爲而治的政治思想融合到儒家中來,反映出漢魏之際的儒學向道家學說靠攏,可以說是學術風氣轉變的先導。 《隋書·經籍志》著錄王肅作品二十餘種,一百九十餘卷,皆佚。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錄其佚作有:《周易王氏注》、《禮記王氏注》、《尚書王氏注》各二卷,《周易王氏音》、《毛詩義駁》、《毛詩奏事》、《毛詩問難》、《喪服經傳王氏注》、《王氏喪服要記》、《春秋左傳王氏注》、《論語王氏義說》、《孝經王氏解》、《聖證論》、《王子正論》各一卷,《毛詩王氏注》四卷,共計十五種二十一卷。此外,還有《孔子家語》,其注本今傳。還有議論朝廷的典制、郊祀、宗廟、輕重等的作品共百餘篇。在漢張霸所僞造的百兩《尚書》亡佚後又僞造了今本《僞古文尚書》。 另《全三國文》也記載王肅曾爲《書》、《詩》、《論語》、《三禮》、《左氏春秋傳》作註解,還撰定其父王朗所作的《易傳》,在官方都得到推行。還有《聖證論》十二卷,《政論》十卷,文集五卷。 《全三國文》還收錄有《格虎賦》、《請爲大司馬曹真臨吊表》、《奉詔爲瑞表》、《論祕書丞郎表》、《祕書不應屬少府表》、《表》、《賀瑞應表》、《諫徵蜀疏》、《陳政本疏》、《請山陽公稱皇配諡疏》、《上疏請恤役平刑》、《祭議》、《又奏》、《議祀圓丘方澤宜宮縣樂八佾舞》、《又議》、《郊廟樂舞議》、《告瑞祀天宜以地配議》、《祀社議》、《祀五郊六宗及厲殃議》、《已遷主諱議》、《諸王國相宜爲國王服斬衰議》、《王侯在喪襲爵議》、《吊陳羣母議》、《臘議》、《答尚書難》、《答劉氏弟子問》、《答尚書訪》、《答武竺訪》、《廣平太守下教問張臻家》、《與廣陵太守書》、《孔子家語解序》、《宗廟頌》、《賀正儀》、《納徵辭》、《家誡》。

作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