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讀渡江諸將傳

讀到諸賢傳,令人淚灑衣。
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
勇似韓彭有,心如廉藺希。
中原豈天上,尺土不能歸。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暫無內容

簡介

王邁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他出生前五十八年北宋滅亡,死後三十一年南宋滅亡。在中國歷史上,南宋人最持久而深刻地體味了山河破碎之苦。亡國之恨代代相傳,不以歲月的流逝而淡化消失。王邁和同時代的人一樣,在希望與失望,偏安和不安中度過了一生。這首詩的寫作年代雖不確知,但離“靖康之恥”肯定有將近一個世紀了。一百年前失去的半壁江山依然收復無望,使這首詩感嘆今昔之情合爲一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王邁讀的書可能就是章穎(公元1141年-公元1218年)的《南渡十將傳》。詩以讀書感懷發端,直接涉題言事,緣事生情。以“諸賢”稱道渡江諸將深含敬意,但並不是因此而“淚灑衣”。灑衣之淚的慷慨悲涼只有讀下面的詩句才能悟出。詩人在前兩句詩中既已引出話題,又轉而伏下暗筆。中間四句以史實爲根據,展開議論,指出諸將互相嫉妒,將相不睦是沒有收復中原的根本原因。南渡諸將都以勇武善戰著稱,但彼此之間卻不能團結一致。比如,岳飛屢立戰功而又在諸將中最年輕,因此受到普遍的嫉妒,劉鑄也因戰功顯赫“一時輩流嫉其能,力沮遏之”(《南渡十將傳·卷一》)。“功高”本來是很光榮的事,卻成了衆矢之的,當將士們以流血犧牲爲代價換回了南宋朝廷偏安和談判的資本時,宋高宗和秦檜就再也不想擴大戰果了。他們怕諸將擁兵自重、權力過大而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就削奪了幾員大將的兵權,調回京城做文官,明升暗降,甚至殺害。所以,詩人無限感慨地指出,像韓信、彭越那樣勇敢善戰的將軍不乏其人,但像廉頗、藺相如那樣以國事爲重、不計私怨的人就太少了。最後兩句詩以反詰質問,以感嘆作結,指出了朝廷的無能,表達了詩人對山河淪落竟至百年不歸的憤慨。中原並不是在天上,尺土不收,真是無可原諒。
這首詩語句自然、直白,不假修飾,甚至一句詩中首尾二字諧韻拗口(“勇”、“有”、“心”、“希”)而不避,純以運意爲上。多運用對比、襯托的寫法,詩意陡轉,迭宕起伏。多議論,體現了宋詩的特點。

佳句

  • 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
  • 勇似韓彭有,心如廉藺希。

翻譯

暫無內容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