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àn/wǎn):詞牌名。名本漢代張衡《四愁詩》「何以報之青玉案。」此調一般以宋代賀鑄所作「凌波不過橫塘路」一闋爲正格,故又名《橫塘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六句,五仄韻。明·楊慎:「古詩青玉案,即盤也。今以案爲卓,非。孟光舉案即盤也。若今之卓子,豈可舉手?」明·王世貞:「孟光舉案齊眉,按《說文》‘幾屬也’。楊用修引張平子『何以報之青玉案』,謂以爲青玉碗,且雲一婦人安能舉案,則用修以案爲今之案卓耳。以案作碗,尤無據。」
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花千樹、星如雨:花燈多如千樹開花,焰火如亂落紛雨。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十六日》謂正月十六日京城各坊巷「各以竹竿出燈毬於半空,遠近高低,若飛星然。」《左傳·莊七年》:「星殞如雨。」唐·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
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唐·郭利貞《上元》詩:「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
鳳簫聲動: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
玉壺:指月,故繼之「光轉」二字,亦或指燈。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燈之品極多,每以‘蘇燈’爲最,……福州所進,則純用白玉,晃耀奪目,如清冰玉壺,爽徹心目。」
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贊「漫衍魚龍、角牴之戲」句下師古注云:「魚龍者爲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爲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耀日光。」北宋·夏竦《奉和御製上元觀燈》詩:「魚龍漫衍六街裏,金鎖通宵啓玉京。」
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裏指盛裝的婦女。
「蛾兒雪柳黃金縷」句:寫元夕的婦女裝飾。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十六日》:「市人賣玉梅、夜蛾、蜂兒、雪柳、菩提葉、科頭圓子、拍頭焦半。」《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奉聖旨‘宣萬姓’。有快行家手中把著金字牌,喝道:‘宣萬姓!’少刻,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頭上戴著玉梅、雪柳、鬧鵝兒,直到鰲山下看燈。」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一》引《歲時雜記》:「都城仕女有插戴燈毬燈籠,大如棗慄,如珠茸之類。又賣玉梅、雪柳、菩提葉及蛾蜂兒等,皆繒楮爲之。」
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他:泛指第三人稱,古時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驀然:突然、猛然。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這首詞是都城元夕觀燈所作,宋人習俗,元夕放燈,從正月十四日夜開始,至十六日夜結束。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同汴(biàn)京一樣,無論是皇宮、官署、貴臣府第還是普通百姓,都製作燈山,懸放燈火,雜陳百戲,供遊人士女觀看。本詞應當是作者乾道七年(西元一一七一年)正月居官臨安人司農寺主簿時所作。
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羣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着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闋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闋着意描寫主人公在人羣之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緻,含蓄婉轉,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