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賀新郎 · 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詩集

註解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爲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爲準。雙調,一百十六字,上闋五十七字,下闋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悽鬱,貴能各適物宜耳。
茂嘉十二弟:宋·劉改之《龍洲詞》有《沁園春·送辛稼軒弟桂林官》詞,有句雲:「入幕來南,籌邊如北,翻覆手高來去棋。」詳此詞語意,蓋即作於「籌邊如北」之時,則劉詞當亦送茂嘉者。茂嘉事蹟僅見此二詞中。
「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註》」:宋·洪練塘《離騷補註》:「《禽經》雲:『巂(guī)周,子規也。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鳴而草衰。』注云:『鶗鴂,《爾雅》謂之鵙,《左傳》謂之伯趙。』然則子規、鶗鴂二物也。」鶗、鵜通。
鷓鴣:鳴聲悽切,如說「行不得也哥哥」。
杜鵑:其聲哀婉,如說「不如歸去」。
芳菲都歇:戰國楚·屈原《楚辭·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之不芳。」《漢書·卷八十七上·揚雄傳》注:「鶗鴂一名子規,一名杜鵑,常以立夏鳴,鳴則衆芳皆歇。」《廣韻》:「鶗鴂春分鳴衆芳生,秋分鳴則衆芳歇。」
馬上琵琶:暗用王昭君出塞事。石季倫樂府《王明君辭序》:「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
關塞黑:唐·杜少陵《夢李白》詩:「魂來楓葉青,魂返關塞黑。」
「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句: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退居長門宮。
「看燕燕,送歸妾」句:《詩經·邶風·燕燕》毛傳:「《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列女傳·卷一·衛姑定姜》:「衛姑定姜者,衛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婦無子,畢三年之喪,定姜歸其婦,自送之,至於野。恩愛哀思,悲心感慟,立而望之,揮泣垂涕。乃賦詩曰:『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句:西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將軍指李陵言。陵數與匈奴戰而終降於匈奴,故謂爲「身名裂」也。司馬子長《報任安書》:「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漢書·卷五十四·蘇武傳》:「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爲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身名裂,四卷本丙集作「身名列」。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句:用荊軻刺秦事。《史記·卷八十六·荊軻傳》:「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爲報秦王者,……於是尊荊卿爲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閒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久之,……遂發。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羽聲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還知:此處「還」字應作「倘」或「如果」解。

簡介

這是一首很負盛名的送別詞。辛茂嘉是作者族弟,他南歸宋室本爲北伐抗金,結果反被貶到更南的廣西。本詞非一般贈別,而是借題發揮,抒國家興亡之感。此詞開頭由三種禽鳥悲啼,啼到春歸花謝起興,醞釀成一種悲惻氣氛。「未抵」翻進一層,提出「人間離別」題旨。列舉昭君出塞、陳皇后失寵幽居、莊姜送歸妾、李陵訣別蘇武、易水餞荊軻五事,佳人薄命,英雄末路,生離死別,哀悽悲壯,宣發盡人間別恨。「啼鳥還知如許恨」,挽結前文,回應開端,比較春恨與別恨,斷言啼淚必將變爲「啼血」,沉痛之至!「誰共我,醉明月」,一筆陡折,收歸題旨。由春恨到別恨,歸到「如許恨」,實際是在感嘆人間恨。面對人生種種恨,親人遠離,哀傷可知。其中自當涵蓋無限時代恨、家國愁。

佳句

  •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
  • 誰共我,醉明月?
  •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

翻譯

聽着綠樹蔭裏鵜鴂叫得悽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着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國莊姜望着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百戰,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里,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着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着鮮血。如今茂嘉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評價

陳亦峯《白雨齋詞話·卷一》:沉鬱蒼涼,跳躍動盪,古今無此筆力。
王靜安《人間詞話》:稼軒《賀新郞》詞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於神者。然非有意爲之,故後人不能學也。
劉永溍《讀〈辛稼軒送茂嘉十二弟之賀新郎詞〉書後》:談此詞者多以《恨賦》或《擬恨賦》相擬,以予考之,實本唐人賦得詩,與李義山詠「淚」之七律尤復相似。唐人集中有一種「賦得」體,後代沿爲應制詩定例,得某字五言八韻,即五言排律。唐人每用此贈別:如韋蘇州《賦得春雨送李胄》詩云:「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高常侍《賦得征馬嘶送劉評事充朔方判官》詩云:「征馬向邊州,蕭蕭嘶不休。思深應帶別,聲斷爲兼秋。岐路風將遠,關山月共愁。贈君從此去,何日大刀頭。」兩詩體格極相似:韋詩前六句均賦雨,高詩前四句則征馬與送友兩面夾寫,而皆於結句中方表贈別之意。此點稼軒此詞亦同。李義山詠「淚」之七律雲:「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此詩只題一「淚」字,實亦賦得淚以送別。詩中列舉古人揮淚六事,句各一事,不相連續,至結二句方表送別之意,打破前人律詩起承轉合成規。稼軒此詞列舉別恨數事,打破前人前後二闋成規,與之正復相似。又李詩用「未抵」字承上作結,辛詞用「未抵」字以承上之啼鳥而啓下之別恨;李詩用在列舉典實之後,辛詞用在列舉典實之前,殆所謂擬議以成其變化者歟?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