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菩薩蠻 · 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詩集

註解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晚雲烘日》等。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造口:在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有皁口溪,水自此入贛江。皁口即造口。
鬱孤臺: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贛縣西南之賀蘭山頂,又稱望闕臺。《贛州府志》:“鬱孤臺,一名賀蘭山。隆阜鬱然孤峙,故名。唐 李勉爲刺史,登臺北望,慨然曰:‘予雖不及子牟,心在魏闕一也。鬱孤豈令名乎。’乃易匾爲‘望闕’。”王象之《輿地紀勝·江南西路·贛州》:“鬱孤臺……隆阜鬱然,孤起平地數丈,冠冕一地之形勝,而襟帶千里之山川。”
清江:江西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亦稱清江。此處當指贛江言。
西北望:四卷本甲集作“東北是”。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爲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
西北望長安:唐·杜甫《小寒食舟中》詩:“愁看直北是長安。”唐·李商隱《桂州路中作》:“欲成西北望,又見鷓鴣飛。”宋·劉攽《九日》:“可憐西北望,白日遠長安。”
東流:廣信書院本作“江流”。玆從王詔校刊本、《六十家詞》本、四印齋本及《鶴林玉露·卷四》引此詞。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句:宋·陳師道《送何子溫移亳州三首·其三》:“關山遮極目,汴泗只東流。”
愁餘:使我發愁。《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無數山:很多座山。
鷓鴣:鳥名。傳說其叫聲如雲“行不得也哥哥”,啼聲悽苦。

簡介

此詞作於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當時作者正在江西贛州任上,經行造口,作此書於壁。作者登臺望遠,在觀山觀水中,寄託憂時憂國之思。上闋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興亡之感。鬱孤臺爲唐虔州剌史李勉所建,他曾登臺西望長安。而自己哪有“長安”可望。當年金兵追隆祐太后,受難的百姓成千上萬過贛江,傷心淚匯成無底的河,至今失地未收,實在可悲。“西北”二句,向西北遙望京都,可憐無數的青山將視線遮住。借嘆息北望京城被阻隔,暗喻恢復無望。“可嘆”中有無限悲憤。
下闋抒愁苦與不滿之情。“青山”二句寫眼前所見,大江滔滔向東流去,青山遮也遮不住。這裏借水怨山有所暗喻:江水能衝破重重阻隔曲折而終於東去,而自己卻無法掙脫羈留、衝破壓抑而撇於一隅,豈不令人煩惱。江邊暮色蒼茫,鷓鴣聲聲,增添詞人沮喪情緒,愁上加愁,益見詞人愛國情懷。

佳句

  •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翻譯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裏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評價

卓人月《詞統》:忠憤之氣,拂拂指端。
明·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無數山水,無數悲憤。伊文公雲:若朝廷賞罰明,此等人皆可用。
清·陳廷焯《雲韶集》:血淚淋漓,古今讓其獨步。結二語號呼痛哭,音節之悲,至今猶隱隱在耳。
賙濟《宋四家詞選》:借水怨山。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書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繪,自抒悲憤。小詞而蒼莽悲壯如此,誠不多見。蓋以真情鬱勃,而又有氣魄足以暢發其情。起從近處寫水,次從遠處寫山。下片,將山水打成一片,慨嘆不盡。末以愁聞鷓鴣作結,尤覺無限悲憤。
梁啓超《藝蘅館詞選》:《菩薩蠻》如此大聲鏜鞳,未曾有也。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