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浣溪沙 · 簌簌衣巾落棗花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半依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詩集

註解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謠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錄毛平圭、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浣紗石”。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薴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即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一說浣紗溪即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即詠西子浣紗之溪。又,近人梁啓勳《詞學·調名》雲:“《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絕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勳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尚有異文,故梁說僅備參考。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裏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調注:《全宋詞》修訂本編者案:“此首別又誤入吳夢窗《夢窗詞集》。”《全宋詞》夢窗名下該詞存目。
簌簌(sùsù):明吳訥鈔本作“簌簌”,也有作“蔌蔌”。按,二者皆通,狀花貌。
繅(sāo)車:傅子立注:“即繅絲車也。”劉尚榮按引唐·王仲初《田家行》:“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繅車鳴。”異體作“繰”,龍榆生箋:“‘繰’與‘繅’通,音‘騷’。《說文》:‘繹繭爲絲也。’”
半依:傅注本作“牛依”,元延祐本、明吳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龍本作“牛衣”。劉尚榮按:“宋曾艇齋《艇齋詩話》:‘東坡在徐州作長短句雲:“半依古柳賣黃瓜。”今印本作“牛衣古柳賣黃瓜”,非是。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又,宋龔養正《芥隱筆記·東坡真跡》雲:‘予見孫昌符家坡朱陳詞真跡雲:“半依古柳賣黃瓜”,今印本多作“牛依”,或遷就爲“牛衣”矣。’錄以備考。”龍榆生箋引《漢書·卷七十六·王章傳》顏師古注:“牛衣,編亂麻爲之。”又引《艇齋詩話》:“東坡在徐州作長短句雲:‘半依古柳賣黃瓜。’今印本作‘牛衣古柳賣黃瓜’,非是。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漫思茶:龍本作“漫思茶”。一作“謾思茶”。

簡介

這組《浣溪沙》詞是蘇東坡四十三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
元豐元年(1078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爲地方官的東坡曾率衆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東坡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這組詞文風樸實,格調清新,不取豔辭,不採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詞爲豔科」的藩籬,爲農村詞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文風。辛稼軒農村詞便直受到東坡詞影響。
這組詞將農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清新的鄉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的情緒,爲農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些在中國詞史上東坡是第一個卓有成績的。同時,在藝術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於抓住特定情況下的景。抒發此時此地的情。善於運用平常的景表現樸素而又豐富深厚的情。在語言上也清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真淳。

佳句

  •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翻譯

棗花紛紛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倚着一個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陽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於是敲開野外村民家,問可否給碗茶?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