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謠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錄毛平圭、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浣紗石」。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薴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即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一說浣紗溪即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即詠西子浣紗之溪。又,近人梁啓勳《詞學·調名》雲:「《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絕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勳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尚有異文,故梁說僅備參考。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裏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苘(qǐng):傅子立注:「苘,音『頃』,枲(xǐ)屬也。」劉尚榮按:「見宋羅存齋《〈爾雅〉翼·卷八·〈釋草·苘〉》。」龍榆生箋:「苘,音『頃』,《說文》:『枲(xǐ)屬,從林,熒省聲。』《〈爾雅〉翼》:『苘,枲屬。高四五尺,或六七尺,葉似薴而薄,實如大麻子。今人績以爲布,及造繩索。《說文》雲:「苘,枲屬。」引《詩》:「衣錦苘衣。」或作「䔛」,又作「苘」,音與「頃畝」之「頃」同。』」 絡絲娘:龍榆生箋引《〈爾雅〉翼·卷二十五·〈釋蟲·莎雞〉》:「莎雞振羽作聲,其狀頭小而羽大,有青、褐兩種。率以六月振羽作聲,連夜札札不止,其聲如紡絲之聲,故一名『梭雞』,一名『絡緯』。今俗人謂之『絡絲娘』。」 垂白杖藜: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屏跡三首(其一)》:「杖藜從白首。」 捋青:元延祐本作「扶青」,原校:「一作『捋青』」。 搗麨(chǎo):將麥炒幹後搗成粉末。傅子立注:「麨,乾糧也,以麥爲之,野人所食。《漢書》曰:『小麥青青大麥枯。』則青者已足捋,而枯者可爲麨矣。」劉尚榮按:「事詳《後漢書·卷一百〇三·五行志》:『桓帝之初,天下童謠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爲諸君鼓嚨胡。」』傅注謂引自《漢書》,誤。」龍榆生箋:「麨,音尺沼切,《急就章》師古注:『今通以熬米麥謂之麨。』」 軟飢腸:以久飢得飽,故曰「軟飢腸」。「軟」有慰勞意,以酒食相慰稱「軟腳」。宋葉翠巖《海錄碎事·卷六·〈飲食器部·酒門·軟腳〉》引《開元傳信》:「玄宗幸楊國忠第,出有飲餞,還有軟腳。」《海錄碎事·卷六·〈飲食器部·宴會門·軟腳局〉》引《大唐遺記》:「郭子儀自同州歸,詔大臣就宅作軟腳局,人率三百千。」「軟腳」至宋時還有,東坡有《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詩:「耐寒努力歸不遠,兩腳凍硬公須軟。」有慰問之意,當系作者自謂。下闋謂夏收時,久飢村民,生活轉好又待收成之景。
簡介
這組《浣溪沙》詞是蘇東坡四十三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 元豐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春,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爲地方官的東坡曾率衆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東坡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三首。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淸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這組詞文風樸實,格調清新,不取豔辭,不採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詞爲豔科」的藩籬,爲農村詞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文風。稼軒農村詞便直受到東坡詞影響。 這組詞將農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淸新的鄉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的情緒,爲農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些在中國詞史上東坡是第一個卓有成績的。同時,在藝術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於抓住特定情況下的景。抒發此時此地的情。善於運用平常的景表現樸素而又豐富深厚的情。在語言上也淸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真淳。
佳句
-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飢腸。
-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翻譯
村外的層層麻葉因雨的滋潤而泛着光澤,村內處處飄散着煮繭的清香。隔着籬笆不時聽到繅絲女子悅耳的談笑聲。 鬚髮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離似醉,捋下捋麥籽搗成粉末用來裹腹。在這青黃不接之時,我問老翁:「豆類作物何時能成熟?」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