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水調歌頭 · 盟鷗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詩集

註解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遊》、《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唐朝大麴有《水調歌》,宋·王灼《碧雞漫志·卷四》:「按《隋唐嘉話》: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即是水調中制歌也。世以今曲《水調歌》爲煬帝自制,今曲乃中呂調,而唐所謂南呂商,則今俗呼中管林鐘商也。」凡大麴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爲之。雙調,九十五字,前後闋各四平韻。亦有前後闋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盟鷗:活用狎鷗鳥不驚之典故,指與鷗鳥約盟爲友,永在水國雲鄉一起棲隱之意。《列子·卷二·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唐·李白《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詩:「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盟。」
帶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北靈山下。
翠奩:翠綠色的鏡匣。這裏用來形容帶湖水面碧綠如鏡。
先生:作者自稱。
杖屨(jù):手持柺杖,腳穿麻鞋。屨,用麻、葛做成的鞋。
杖屨無事:《花菴詞選》作「無事杖屨」。
一日走千回:唐·杜甫《三絕句·其二》:「門外鸕鷀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又《百憂集行》:「一日上樹能千回。
「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句:表示與鷗鷺結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左傳·僖公九年》:「(九年)秋,齊侯盟諸侯於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鷗鷺,四卷本甲集作「鷗鳥」;相猜,《花菴詞選》作「嫌猜」。
偕來:一起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句:描寫鷗鷺在水中窺魚欲捕的情態。
窺魚:宋·黃庭堅《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詩:「白鷗窺魚凝不知。」
癡計:心計癡拙。
「不解舉吾杯」句:不理解我舉杯自飲的情懷。
廢沼荒丘疇昔:宋·洪邁《稼軒記》:「郡治之北可裏所,故有曠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寶帶,其從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廬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識其處,天作地藏,擇然後予。」疇昔,以往、過去。
明月清風此夜:宋·蘇軾《後赤壁賦》:「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句:過去荒涼的廢池荒丘,如今變得景色優美。以帶湖今昔的變化,感嘆人世滄桑,歡樂和痛苦總是相繼變化的。
「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句:唐·杜甫《舍弟佔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簡介

這首詞作於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作者罷官歸家不久,反映了詞人當時的生活,包含了抑鬱和悲憤的思想感情。此詞表面是寫優遊之趣,閒適之情,作者表示要與鷗鷺爲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帶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間的悲歡和變遷,實際上是在憂慮國事,嘆惜自己的遠大志向不能實現。全詞主要特點在於題爲「盟鷗」,戲用會盟體,在新奇當中蘊含豐富的思想感情內涵。

佳句

  • 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
  • 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 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

翻譯

帶湖是我最愛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寬闊的湖水,宛如打開翠綠色的鏡匣一樣,一片晶瑩清澈。我閒居無事,手扶竹杖,腳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裏竟然千百次繞湖徘徊。鷗鳥啊,你既和我締結盟好之後,就應常來常往,不要再相疑猜。還有那白鶴在什麼地方呢?請你也邀請它一起來。
鷗鳥立於水邊蒼苔之上,時而撥動浮萍,時而排開綠藻,原來是在偷窺魚兒,伺機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魚多麼癡呆,卻不懂我此時舉杯的情懷。昔日這裏是破敗的池沼荒蕪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潔,清風徐來。人世間幾度歡樂,幾度悲哀?河東綠蔭尚嫌稀少,還須把楊柳多多來栽。

評價

淸·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稼軒詞有以樸處見長,愈覺情味不盡者。如《水調歌頭》結句雲:「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信手拈來,便成絕唱,後人亦不能學步。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