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蝶戀花 · 月下醉書雨岩石浪

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絃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詩集

註解

雨巖:地名,在江西永豐縣西博山中。
石浪:雨巖的一塊巨石,長三十餘丈,狀甚怪;篇末“石龍”指此。
九畹(wǎn):戰國楚·屈原《楚辭·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蘭佩:戰國楚·屈原《楚辭·離騷》:“扈江離於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空谷:唐·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怨蛾眉巧”句:戰國楚·屈原《楚辭·離騷》:“衆女嫉餘之娥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越、悠揚。晉·陸機 《招隱詩·其二》:“山溜何泠泠,飛泉漱鳴玉。”宋·朱熹《次秀野韻題臥龍庵》:“更把枯桐寫奇趣,鵾弦寒夜獨泠泠。”
“朱絲絃斷知音少”句:唐·杜甫《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貝錦無停織,朱絲有斷絃。”
“冉冉年華吾自老”句:戰國楚·屈原《楚辭·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宋·岳飛《小重山》詞:“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湘累(léi):西漢·揚雄《反離騷》:“欽吊楚之湘累。”注:“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

簡介

本詞作於作者隱居信州(上饒)帶湖別墅前期。生活上的孤獨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詞人經常離開帶湖去上饒的羣山之中尋幽探勝,以開釋愁懷,轉移精力,然而獨遊山水時的幽寂空虛又使他時時跌回到更加孤獨和失意的深淵中。此詞就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下的產物。
這首詞的主題是抒發作者不得志與少知音的牢騷情懷,作者並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悲憤。
上闋,寫自己多年來受打擊、受壓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處境。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絃斷這三個極富象徵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和過人的才幹,卻遭受南宋朝廷當權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閒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處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開頭三句就化用屈原《離騷》與杜甫《佳人》詩意來表達自己與之相類的幽怨之懷。《離騷》雲:“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又云:“紉秋蘭以爲佩。”作者也滿懷深情地採擷蘭花爲佩,以顯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操守;《離騷》雲:“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佳人》雲:“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無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棄疾同樣生活在一種國家不幸、小人橫行的黑暗時代裏。在那樣的環境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他們都遭到中傷毀謗,難於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潔,不向惡勢力低頭屈服,就必然會遭到更大的打擊和非難。因正直而遭打擊,因遭打擊而生“怨”,這只是上闋的第一層意思。
因爲,遭到羣小打擊,還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尋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抗戰主張。這是處在那個不能發現人民力量的時代的一切愛國士大夫和將領們的共同悲劇。年輩早於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小重山》詞的結尾感嘆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此詞上闋最後二句即用岳飛之意,以寶瑟清音,彈得絃斷也無人會意爲喻,表達了與岳飛同樣的怨抑之情。這是上闋的第二層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層意思。通過這樣兩個層次的抒寫,作者不得志和無知音的悲劇性遭遇充分地展現出來了。
詞的下闋,承上闋牢騷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蘊進一步深化,感嘆自己虛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爲。下闋頭一句,化用《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兩句,意極沉痛。接下來“水滿汀州,何處尋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結尾二句:“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可算全篇的最後一個層次。其用意在於呼應開篇“空谷無人”之境界,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可以看出,詞人大醉之中喚起屈原來一起唱歌,表明人世無同調,只得求之於冥冥之中的千載冤魂,這顯然是催人淚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載同悲的淒厲之歌。然而就連這幻想之中想求得異代知音共歌舞的場面最終也不能長久,在陣陣松風中,東方破曉,詞人酒醒夢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現實世界中。詞的最末一句以景結情,更加濃了全篇的幽婉沉鬱的氣氛。

佳句

  • 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絃斷知音少。

翻譯

用來作爲佩飾是多麼美好!可空谷無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誰個來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絕調,即便彈斷硃紅的絲絃,知音依舊稀少。
年華悄然流逝,我已經衰老。汀洲漲滿了江水,該到何處尋覓芳草?我只能將屈原大夫喚醒,在石龍前邊歌邊。陣陣松風裏,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