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獄中寄子由二首 · 其二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柏臺,即烏臺。
琅璫:鈴鐸,鈴鐺。
牛衣:給牛禦寒的草蓑。

簡介

這是宋代蘇軾在獄中寫給弟弟蘇轍囑託後事的兩首詩之一,強烈地表達詩人對家的深深眷戀之情。
蘇轍(子由)比蘇軾小四歲。兄弟二人,自幼生活在一起,蘇軾曾有詩說:“我年二十無朋儔,當時四海一子由。”兄弟情誼,到老不衰。當蘇轍聽到蘇軾被捕的凶訊時,無異是晴天霹靂,二人本就是手足至親。從政以後,二人更是彼此政見一致,時任應天府(北宋的南京,今河南商丘)任判官的蘇轍很清楚這次事件的嚴重性,立即上書神宗,自訴得到蘇軾下獄的消息後,“舉家驚號,憂在不惻”,“臣早失怙恃,唯兄軾一人,相須爲命”,“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得免下獄死爲幸……”後來蘇軾結案,蘇轍被貶往筠州(今江西高安)爲酒監。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蘇軾從徐州知州調任湖州知州。由於對當時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對態度,又在詩文中對新法及因新法而顯赫的“新進”加以譏刺,於是政敵便上書彈劾說蘇軾:“作爲詩文訕謗朝政及中外臣僚,無所畏憚”。
是年八月,蘇軾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在御史臺獄中四月,審訊他的諫官竭力羅織罪名,多方株連,必欲置他於死地。由於當時一些元老重臣如吳充、範鎮等上書營救,以及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出面干預,神宗才下令從輕發落,於十二月責授蘇軾爲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簽署公文。因其有詩文往來而受株連的大小官員有張方平、王詵、司馬光和胞弟蘇轍等二十餘人。這就是震驚朝野的“烏臺詩案”。
宋朝開國以來,因文字批評朝政而被繫獄的,蘇軾是第一人。這兩首詩是在獄中所寫。蘇軾被逮入獄後,首先想到的也是其弟弟,詩中向弟弟進行解釋和關照。
在被押往獄中的途中,蘇軾和長子蘇邁一起動身;蘇軾與蘇邁約定,送飯只送蔬菜和肉,如果聽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換成魚。蘇邁嚴格遵守約定一個多月,恰逢糧盡,於是去找人想辦法,囑託一個親戚代送飯時忘記與父親蘇軾的約定相告,親戚偶然弄到鮓魚(醃製的魚)就送了過去,蘇軾見狀大驚,以爲罪將不赦,想要向宋神宗求情卻無路可通,於是寫了兩首詩給蘇轍。蘇軾也大體料到獄吏不敢私傳信件,神宗看到此詩也爲之動容,蘇軾的筆下,親情的力量感天動地。弟弟蘇轍在兄入獄期間,連連上表皇帝,欲解除在身之官以贖兄罪,就連已退休在家休養的大臣張方平也爲之痛心不已,寫下一封親筆信,派兒子張恕連夜進京營救,這才從寬處理了。

佳句

  •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翻譯

暫無內容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