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和秦太虛梅花

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
東坡先生心已灰,爲愛君詩被花惱。
多情立馬待黃昏,殘雪消遲月出早。
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處,點綴裙腰紛不掃。
萬里春隨逐客來,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開我已病,今年對花還草草。
不如風雨卷春歸,收拾餘香還畀昊。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秦太虛:秦觀(公元1049年—公元1100年),字少遊,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縣)人,北宋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
西湖處士:指林逋(公元967年—公元1028年),北宋詩人,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隱居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終身不仕,也不婚娶,舊時稱其“梅妻鶴子”。卒諡和靖先生。其詠梅詩最爲人稱道。
骨應槁(gǎo):言人體該是像枯木。這裏是指林逋早已逝世。
“只有此詩君壓倒”句:只有秦君這首詠梅詩超過了林逋的詠梅詩。
心已灰:喪失信心,意志消沉。蘇軾《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惱:引逗,撩撥。
立馬:駐馬,使馬停下不走。
消遲:雪融化得很慢。
暗:晦暗,昏暗。
斜:傾側放置。
孤山: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峯獨聳,秀麗清幽。林逋曾隱居於此,世稱孤山處士。
醉眠處:指林逋醉酒賦詩休息的孤山放鶴亭和梅林。
裙腰:比喻狹長的小路。這裏指孤山寺前的小路。
紛不掃:代指雜多落地的梅花。
逐客:指被貶謫流放遠地的人,這裏是作者自稱。
佳人:美好的人,君子賢人。這裏系作者自喻。
草草:憂慮勞神的樣子。
餘香:殘留的濃郁的香氣。
畀(bì)昊:廣漠的天宇,蒼天。

簡介

蘇軾一向喜愛梅花,他的詩集中,以梅爲題的就有近四十首,這首詩便是其中之一。秦觀的原作《和黃法曹憶建溪梅花同參寥賦》也是一首和詩。蘇軾的這首次韻和詩,於賞詩、詠梅之中,暗暗流露出自己的深沉感喟。全詩可分四個層次,每四句爲一層。
首層讚美秦觀的詩。西湖處士林逋在詩壇上以詠梅馳名,其“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梅花》),以及“池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另首《梅花》)等名句,爲人稱賞,尤其是《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被推爲詠梅絕唱。蘇軾在這裏卻認爲林逋死去已很久了,只有秦觀這首梅花詩才壓倒了他。其實,秦觀詩寫得雖也不差,但終究不能與林逋詩相敵,蘇軾未嘗不知,他自己就一向對林逋詠梅詩,尤其是“疏影”一聯十分傾倒,稱道其有“寫物之功”(《東坡題跋·評詩人寫物·卷三》),因此,他在這裏對秦觀此詩的評價,只不過是欣賞之餘衝口而出的誇大之辭,並非深思熟慮的確論。接下二句引到蘇軾自身,然其意仍是讚美秦觀詩。“東坡先生”是他自稱,對秦觀這位門人,自稱“先生”算不得自大,反有一種親密感。他說自己本來“心已灰”,這裏的“灰”,是《莊子·齊物論》中“槁木死灰”的“灰”,詩人遭受打擊,貶官黃州到此時已五年,心境極壞,猶似槁木死灰,不大容易起感情的波瀾了,此時卻因爲喜愛秦觀這首梅花詩,故而“被花惱”,被梅花撩撥起了看花的興致。
第二層便寫賞看梅花。詩人興致勃發,等不到翌日,當天黃昏就騎着馬興沖沖地趕到長江邊上,勒馬佇立江頭,觀賞梅花。詩人賞梅必要詠梅,下面三句,他便即景取材,用先襯托後對比的手法來寫梅。先說“殘雪消遲月出早”,節令雖已屆春季,但還有一部分殘雪遲遲不曾消溶;時正黃昏,月兒卻早早地鑽出了雲縫,詩人將彼時所有的白雪、皓月拈入詩中,展現出一個冰清玉潔的境界來作爲梅的背景,映襯得梅花更加高潔了。後說“江頭千樹春欲暗”。江頭梅花盛開,爭嬌鬥豔,使得明媚的春光也相形暗淡了。繁花競麗固然好,然而,詩人看到竹外有一枝斜開的梅花,相比之下,顯得“更好”。“竹外一枝斜更好”,在這裏,詩人並沒有雕鏤其幽豔丰姿之形,而側重勾畫梅花斜倚修竹的幽獨閒雅之神,這正暗合詩人自己的落寞情懷。所以他才分外欣賞那枝“無意苦爭春”的竹外孤梅。這一句詩是蘇軾的得意之筆,評論家們也讚賞備至。
三層回憶舊遊。面對苔枝綴玉,色清香幽,看着它,詩人回想起當年在杭州賞梅時的雅興了:那時,他在通判任上,因爲嚮往林逋“梅妻鶴子”的風采,公務之暇常常在孤山一帶賞梅飲酒,在哪裏醉了,就在哪裏醉眠。往往一覺醒來,睜開眼睛看時,便見梅花紛紛揚揚落滿身上和地下。灑在身上的,如同是在裝點他的裙腰;掉在地下的,多得不能掃、也不捨得去掃掉。“裙腰”,根據白居易《杭州春望》“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詩意,一般認爲是用來借喻長着碧草的山腰,或是指孤山。此解雖可通,但是,“裙”在古代指衣裳的下半部分,男女同用,聯繫上句“醉眠處”,這裏也有可能是指詩人的裙腰。第三句,詩人繼續遐想:以後自己由杭州調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今屬浙江),最後被貶在此地黃州,今日於春光之中重睹梅花芳容,就好像春也不遠萬里相隨而來;離杭至今,又恰好十個年頭,年年花開花落,人也逐年老去(已四十九歲),此情此景,就像那梅花年年歲歲在送作者老去。逐客、佳人,都是詩人自喻。逐客指被朝廷貶謫之人,正是詩人當時的身份;“佳人”一詞在古代不專指美女,還指美好的人、有才幹的人,後兩者詩人都可以當之無愧。
末層抒發此時的感慨。上層憶舊遊,已有感慨的意思在其中了,此層則由花送人老想到命途多舛,身心都欠佳:前一年花開,在病中捱過;這一年春天賞梅,心情仍不舒暢。詩人思及自己這個窮愁潦倒的逐臣,覺得有負良辰美景,倒不如讓風雨送春歸去,把那些梅花和其他的花兒都交還給上天算了。詩至此黯然而結,語意沉痛,寄慨遙深。
全詩由梅及人、由人及梅,曲盡意致,感情沉鬱。在語言上,出語雖多用典,除“裙腰”、“槁木死灰”外,還有“江上被花惱不徹”(杜甫《絕句》)、“勞人草草”(《詩經·小雅·巷伯》)、“投畀有昊”(同上)等,不過由於牽搭自如,便如同“水中著鹽,但存鹽味,不見鹽質”,所以使人看不出用典的痕跡,而依舊給人一種造語平易、不事雕琢之感,這也只有像蘇軾這樣的大手筆才能做到。

佳句

  • 江頭千樹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

翻譯

西湖隱居的林和靖處士去世了,只有你秦太虛此詩將林詩壓倒。
我貶臣東坡先生,心似木成灰,只因喜愛君梅花詩甘心被花笑。
我常常叫馬停步多情地迎黃昏,黃昏中殘雪消得慢月影出得早。
江邊的叢林在春色中顯得晦暗,竹林外邊的一枝梅斜歪得更好。
孤山山下林逋賦詩醉眠放鶴亭,那點綴小路的紛紛梅花無人掃。
萬里春先伴隨着我東坡來黃州,十年鮮花送佳人可佳人容顏老。
去年梅花盛開的時候我已患病,今年面對盛開的梅花人很疲勞。
不曉得風雨何時卷着春意歸去,我收集梅花餘香返回天堂多好。

評價

魏慶之《詩人玉屑》:“語雖平易,然頗得梅之幽獨閒靜之趣。”
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集中梅花詩,有以清空入妙者,如《和秦太虛梅花詩》雲‘竹外一枝斜更好’是也。軾嘗稱秦觀詩有云‘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觀詩豈能過之,毋亦自道其所得耳。”
王文誥輯注《蘇軾詩集》引紀昀:“實是名句,在和靖‘暗香’、‘疏影’一聯之上,故無愧色。”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