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千秋歲 · 徐州重陽作

淺霜侵綠,發少仍新沐。冠直縫,巾橫幅。美人憐我老,玉手簪金菊。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餘馥。
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亂,飛相逐。明年人縱健,此會應難復。須細看,晚來月上和銀燭。
                

詩集

註解

千秋歲:詞牌名,又名《千秋節》、《千秋萬歲》。千秋本指長壽,唐定玄宗誕辰爲「千秋節」,《唐會要·卷二十九·節日》:「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上表請以是日爲千秋節。著之甲令,佈於天下,鹹令休假。」《唐六典·卷四》:「凡千秋節,皇帝御樓,設九部之樂,百官褲褶陪位,上公稱觴獻壽。」唐教坊爲此制大麴《千秋樂》,見載於《教坊記》。晚唐時,《千秋樂》已成爲曲子詞詞調之一。《全唐詩·卷五百十一》有張承吉所作《千秋樂》一首,爲七言絕句格,《全唐詩·卷二十七》列是調入「雜曲歌辭」。至宋,據舊曲名另制新聲,遂有《千秋歲》詞作。北宋諸作多爲仄韻雙調,七十一字。《宋史·樂志》入「歇指調」。《張子野詞》入「仙呂調」。金詞注「中呂調」。此調錶悲哀,或表吉慶;爲悼亡,或爲祝壽。始詞爲張子野所作《千秋歲·數聲鶗鴂》,前段第三句爲七言句,與秦詞略異。北宋紹聖二年(西元一〇九五年)秦少游謫於處州填是調,詞情悲愴絕望,故尋卒。時東坡貶儋州,山谷謫宜州,知少遊卒,均追和其詞。一時蘇門文人和者甚衆,使是調在後世多用於悼亡。是調爲重頭曲,每闋爲四五三三五五三七句式,以奇句爲主,第三、四句爲兩個三字句甚起調,結句爲三字句與七字句相配,足以表激烈之情。《詞律》此調列三體,《詞譜》列八體。以《淮海長短句》爲準,雙調,七十一字,前後闋各八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七十一字,前後闋各八句、六仄韻;雙調,七十二字,前闋七句五仄韻,後闋八句五仄韻諸變體。是調爲《千秋歲》本調,與《念奴嬌》調、《木蘭花慢》調之別名「千秋歲」調不同。別有《千秋歲引》,亦名《千秋歲令》,八十二字,前闋四仄韻,後闋五仄韻,與是調之音譜格律均異,非同一詞調也。
「徐州重陽作」:元延祐本作「重陽作徐州」。明吳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湖州暫來徐州,重陽作」。
「發少仍新沐」句: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別常徵君》詩:「白髮少新洗。」
「冠直縫,巾橫幅」句:傅子立注:「《禮記》:『古者冠縮縫,今也橫縫。』縮縫則『直縫』是也。《晉書》:『漢末王公名士,好服幅巾。』蓋裂取幅縑(jiān)而橫著之也。」劉尚榮按:「傅注蓋引《禮記·檀弓上》並孔衝遠疏。《晉書·卷二十五·輿服志》:『漢末王公名士,多委王服,以幅巾爲雅,是以袁紹、崔鈞之徒,雖爲將帥,皆著縑巾。魏武以天下凶荒,資財乏匱,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爲幍(tāo),合乎簡易隨時之義,以色別其貴賤,……巾,以葛爲之,形如幍而橫著之,古尊卑共服也。』傅注引文不確,致文義費解。」
金菊:明吳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黃菊」。
秋露:《四印齋所刻詞》作「秋霜」,未明所據。
落袖:元延祐本作「滿袖」。
花奴:傅子立注:「《羯鼓錄》:『花奴,汝南王璡小字也。善羯鼓,明皇極鍾愛焉,嘗曰:「花奴姿質明瑩,肌發光細,非人間人,必神仙謫墮也」』杜詩:『紅顏白麪花映肉。』」劉尚榮按:「事詳《太平御覽·卷五百八十三·〈樂部十六·羯鼓〉》引《羯鼓錄》。杜句出《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詩。」
「明年人縱健」句: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明年此會知誰健。」
月上:元延祐本作「明月」。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暫無內容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