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西江月:詞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樂,屬法部道曲,後用爲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教坊記》。調名或取自李太白《蘇臺覽古》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官里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吳王、西施故事。是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初爲流行於民間,後因清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時存詞數目較少,唐呂純陽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歲久》、《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爲最早可見《西江月》,後人多謂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錄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或爲是調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兩宋,《西江月》詞調之格律、音韻、句式等漸得統一,依調填詞之詞人輩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計異名詞作),佔兩宋詞壇詞人總數之11.8%,詞作總數之2.6%。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詞而得名《步虛詞》;因宋韓澗泉詞而得名《晚香時候》、《晚春時候》;因元王行詞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長春詞宣傳教義而得名《玉爐三澗雪》;因明 馬守貞詞而得名《壺天曉》。唐五代詞本爲平仄韻異部間協,宋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鳳額繡簾高捲》詞爲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另有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葉韻,五十一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諸變體。 「重陽棲霞樓作」:元延祐本、明吳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重九」,《東坡外集》作「黃州重九」。 江外:茅維《蘇集》本作「江水」。 「當年戲馬會東徐」句:傅子立注:「『東徐』,彭城也。《南史》:『宋武帝爲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出項羽戲馬臺,至今相承,以爲故事。』」劉尚榮按:「戲馬臺原名涼馬臺,見《〈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按《漢書·項羽傳》,歷陽人范增未至彭城而發疽死,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項羽戲馬臺,臺之西南山麓上,即其冢也。增不慕范蠡之舉,而自絕於斯,可謂褊矣。推考書事,墓近於此也。』按傅注所引宋武帝事,不見今本《南史》,而見於《南齊書·卷九·禮志》,又見諸《文選·卷二十·謝宣遠〈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李善注所引蕭子顯《齊書》,『故事』原作『舊準』。」龍榆生箋引《東坡詩集》王注:「次公曰:『戲馬臺在徐州彭城縣,項羽所築。宋武建第舍,重九日引賓客登臺賦詩。自春秋以來,乃用武之處。春秋鄭伯取宋彭城,而漢高祖、項羽皆起於此。後漢呂布自下邳相持,築城於彭城。』」又引《欽定大清一統志·卷六十九·〈徐州府·戲馬臺〉》:「戲馬臺,在銅山縣南。晉義熙中劉裕至彭城,九日大會賓僚賦詩於此。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嘗登之。《〈水經〉注》:『彭城南有項羽戲馬臺。』《元和郡縣誌》:『戲馬臺在彭城縣東南二里。宋於臺上置寺。』《舊志》:『臺高十仞,廣數百步。』蘇軾以此爲城南之重蔽,今爲臺頭寺有故塔在焉。」 南浦:傅子立注:「梁江文通《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劉尚榮按:「見《文選·卷十六·江文通〈別賦〉》。」 看茱萸:傅子立注:「杜子美《九日》詩:『明年此會知誰健,更把茱萸子細看。』」劉尚榮按:「《九家集註杜詩·卷十九·九日藍田崔氏莊》『更』作『醉』。」 「俯仰人間今古」句:傅子立注:「古樂府:『俯仰逝將過,倏忽幾何間。』」劉尚榮按:「句出陸士衡《長歌行》,見《樂府詩集·卷三十》。」
簡介
這首詞的上闋寫作者因看到紛飛細雨而觸景生情,當年戲馬的暢意和如今離別的淒涼形成宣明的對比。下闋筆鋒一轉,作者並沒有沉陷於這種離別的憂思和惆悵,而是豪言「俯仰人間今古」。 首句寫眼前,係實境;次句寫遠眺,係虛境;第三句由遠眺而思憶遠方弟弟。「當年」在徐州同遊戲馬臺,「今日」在黃州孤居長江邊,於對比中落實心境的「淒涼」。過片以「黃花」點出重九。「莫恨」、「且教」,語似曠達而實含惆悵。結末二句反用杜少陵詩意,給全詞瀰漫上一股濃濃的人生虛無之感。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樓外點點細雨飄灑,映得江上煙雨重重。遙記起當年,在東徐相會戲馬,看今天,我獨自一人在南浦,分外淒涼。 不要怨恨黃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邊女子。酒興闌珊,無須看那茱萸,古今事不過在俯仰之間而已。
評價
明·張南湖《草堂詩餘後集別錄》:(末二句)翻老杜詩句,則意度曠達,超越千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