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謠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錄毛平圭、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浣紗石」。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薴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即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一說浣紗溪即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即詠西子浣紗之溪。又,近人梁啓勳《詞學·調名》雲:「《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絕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勳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尚有異文,故梁說僅備參考。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裏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新苞綠葉:傅子立注:「沈休文《橘詩》:『綠葉迎露滋,朱苞待霜潤。』」劉尚榮按:「句見《文苑英華·卷三百二十六》,別見《初學記·卷二十八》,題作《園橘》。」 青黃:傅子立注:「韋蘇州詩:『知君獨臥思新橘,始摘猶酸亦未黃。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劉尚榮按:「句出《答鄭騎曹青橘絕句》『知君獨臥』原作『憐君臥病』,『始』作『試』,見《韋蘇州集·卷五》,別見《全唐詩·卷一百九十》。」 「香霧噀(xùn)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句:傅子立注:「鄭雲詩:『擘開金粉膩,嚼破玉漿寒。』」劉尚榮按:「鄭雲及其詩,古文獻無傳。又,東坡《食甘》詩:『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詞境類此。注引梁劉孝標《送橘啓》:『始霜之旦,採之風味照座,擘之香霧噀人。』傅注漏引。」噀,茅維《蘇集》本作「噴」。
簡介
《浣溪沙·詠橘》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創作的一首詞。作者藉詠橘之題材以抒發自己清新高潔之性情。上片借寫菊與荷經受不住寒霜的摧殘,寫出橘樹耐寒的品性和它在尾前屋後生長的繁盛景況。下片寫出品嚐新橘的情狀和橘果的清香,一個「驚」字,一個「怯」字,用得十分巧妙精當,頗能傳出品嚐者的神態,結句更以「三日手猶香」來誇張、突出橘果之香。全詞描繪細緻,形神兼備,飽有餘味。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一夜霜凍過後,菊花凋殘,荷花枯萎,而新橘和綠葉相映襯,光亮照眼,竹籬茅舍掩映在青黃相間的橘林之間。 剛剛剝開橘子,芳香的水霧噴灑出來讓人驚喜不已;帶着幾分膽怯楞嘗新橘,甜中帶酸的汁水在齒頰間如清泉流過,使人格外欣喜。江南女子的手剝橘後三日還有香味。
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靖華:詞人詠物,往往希望能在詠物中有所寄託。但也有一些詠物之作。「純用賦體」,是對所詠之物作出精確的描繪與刻畫,求其逼真。以達到曲盡物之體態,寫出物之神韻的目的,這首詠橘詞便是此類作品。全詞雖然沒有什麼高深的寓意,但描繪細緻,可謂形神兼備,亦不失爲一篇優秀的詠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