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蘇幕遮 · 詠《選仙圖》

暑籠晴,風解慍。雨後餘清,闇襲衣裾潤。一局選仙逃暑困。笑指尊前、誰向青霄近。
整金盆,輪玉筍。鳳駕鸞車,誰敢爭先進。重五休言升最緊。縱有碧油,到了輸堂印。
                

詩集

註解

蘇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欽定詞譜》),源於龜茲樂,本唐高昌國(高昌故城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東)民間於盛暑以水交潑索寒之歌舞戲。中唐高僧疏勒國人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亦同『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雲『颯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像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羅縮搭鉤,捉人爲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停。土俗相傳雲: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北周時此曲已入中原,初唐時渾脫舞曾盛一時,《舊唐書·卷九十七·張說傳》:「自則天末年,季冬爲潑寒胡戲,中宗嘗御樓以觀之。」《舊唐書·卷七·中宗本紀》:「(景雲二年)十二月丁未,作潑寒胡戲。」謂季冬臘月作「潑寒胡戲」。又《新唐書·卷一百十八·宋務光傳》載幷州清源尉呂元泰上中宗書日:「比見坊邑相率爲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曰『蘇莫遮』。旗鼓相當,軍陣勢也;騰逐喧噪,戰爭象也;錦繡誇競,害女工也;督斂貧弱,傷政體也,胡服相歡,非雅樂也;『渾脫』爲號,非美名也。安可以禮義之朝,法胡虜之俗?……《書》曰:『謀,時寒若。』何必贏形體,灌衢路,鼓舞跳躍而索寒焉?」渾脫者,本爲西域人以牛羊皮所制之革袋,可作渡河之浮囊或盛水漿之器。宋人王仲言《揮麈錄·前錄卷四·王延德歷敘使高昌行程所見》:「俗多騎射,婦人帶油帽,謂之『蘇幕遮』。」近人俞平伯《唐宋詞選釋》謂蘇幕遮,波斯語譯音,原義爲披在肩上之頭巾。故此調因歌舞者之服飾而得名。唐玄宗開元元年(西元七一三年)十二月七日,頒《禁斷臘月乞寒敕》,以禁胡俗。然參慧琳所述,中唐時此調於民間尚存,而由臘月改「七月初」,公行七日便止,以禳厭驅鬼。又據《唐會要·卷三十三》載,唐時《蘇幕遮》分屬沙陀調(正宮)、水調(歇指調)、金風調三曲,天寶十三年改曲名,沙陀調者改名「宇宙清」,金風調者改名「感皇恩」(與《教坊記》所載「感皇恩」無涉),水調者不改。此調唐時曲辭原爲七言聲詩體,《張燕公集·卷十》所載《蘇摩遮》五首,皆七言絕句體,其一題下注雲:「潑寒胡戲所歌,其和聲雲『億歲樂』。」又有長短句體,錄於燉煌曲傳辭,有「聰明兒」二首及《五臺山曲子》一套六首(均見《全唐五代詞·卷七·燉煌詞》),注「寄在《蘇幕遮》」。此八調均雙調,六十二字,體格與宋時所傳《蘇幕遮》悉同,故知唐人創調,「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度新聲也」(《欽定詞譜》)。《清真集》入「般涉調」,因周美成詞有「鬢雲鬆」句,故又名《鬢雲鬆令》。此調爲重頭曲,僅一體,每闋兩三言句、兩四言句、兩五言句與一七言句,凡七句四仄韻,句式富於變化,韻位適當,調情流美和婉。宋人多以此調抒閒情,亦以酬友。
風解慍:傅子立注:「舜《琴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劉尚榮按引《史記·卷二十四·樂書》裴龍駒《集解》:「鄭玄曰:『南風,長養之風也,言父母之長養己也。其辭未聞也。』王肅曰:『南風,育養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闇襲:龍本作「暗襲」。
選仙:龍榆生箋引《牧豬閒話》:「宋時有《選仙圖》,用骰子比色,先爲散仙,次爲上洞,以漸至蓬萊、大羅。亦重緋色,有過者謫作採樵思凡之人。王珪《宮詞》『盡日窗前賭選仙』即此。」
金盆:龍榆生箋引《南史·卷七十八·扶南國傳》:「王坐則偏踞翹膝,垂左膝至地,以白疊敷前,設金盆香爐於其上。」
玉筍:龍榆生箋:「韓致堯《詠手》詩:『腕白膚紅玉筍芽,調琴抽線露尖斜。』」
鳳駕鸞車:龍榆生箋:「揚子雲《河東賦》:『乃撫翠鳳之駕。』《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旂,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注:『鸞路,有虞氏之車,有鸞和之節,而飾之以青,取其名耳。』」
「重五休言升最緊。縱有碧油,到了輸堂印。」句:傅子立注:「『重五』、『碧油』、『堂印』,皆選仙彩名,若六博之梟盧。」劉尚榮按:「『六博』爲古代擲彩之博戲,亦作『六簙』。見《楚辭·招魂》並王叔師注。」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暫無內容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