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雨中花慢 · 邃院重簾何處

邃院重簾何處,惹得多情,愁對風光。睡起酒闌花謝,蝶亂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嶺,待月西廂。空悵望處,一株紅杏,斜倚低牆。
羞顏易變,傍人先覺,到處被著猜防。誰信道,些兒恩愛,無限淒涼。好事若無間阻,幽歡卻是尋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嘗。
                

詩集

註解

雨中花慢:詞牌名。慢者,「慢曲子」也,唐宋雜曲之體,本指調長拍緩、節奏舒緩之曲。調名本意即以「慢曲子」詠雨中之花。調見《東坡詞》。《詞潛·卷二十六》:「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始自東坡,仄韻者,始自少遊。耆卿平韻詞,《樂章集》注『林鐘商』。」凡十三格。平韻格九,東坡創調格,雙調,九十八字,前闋十一句四平韻,後闋十句四平韻;惟吳子和一格,宋人依此填者頗多。仄韻格四,少遊格,前後闋各十句、四仄韻;耆卿平韻格,雙調,百字,前後闋各十句、四平韻。按:此調爲《雨中花慢》本調,與《望雲間調》之別名《雨中花慢》調不同。
題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吳訥鈔本、茅維《蘇集》本俱未收本首,唯見《蘇長公二妙集》本、《東坡外集》、毛本。劉尚榮按:「朱彊村《彊村叢書》本《東坡樂府·凡例》雲:『《雨中花慢》之「邃院重簾」、「嫩臉羞蛾」二首,不類坡詞,苦無顯證。』曹樹銘雲:『朱氏雖收錄毛本此二首,但同時心以爲非。推朱氏所謂「不類」,乃因此二首之意境,與東坡之人格不類。銘意旁證不如徑從文字意境直尋,此二詞斷非東坡所作。今並移列誤入詞。』錄以備考。」
邃(suì)院:深院。
吹笙北嶺:龍榆生箋:「許丁卯《送蕭處士歸緱(Gōu)嶺別業》詩:『緱山住近吹笙廟,湘水行逢鼓瑟祠。』《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立祠於緱氏山下,及嵩高山首焉。』龍案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北嶺,即緱嶺。
待月西廂:龍榆生箋:「《麗情集》:『鶯鶯與張生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戸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紅杏:龍榆生箋:「孟東野《城南聯句》:『競墅碾砯砰(pīng pēng)(輾壓、摩擦、撞擊之聲),醉結紅滿杏。』」

簡介

《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正月。上片寫張生相思無奈的心態,西廂約會以及急切期盼的心情。下片寫張生在戀愛生活中的波折、苦澀以及幽會偷期的喜慰之情。全詞作者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以小敘事詞的形式,表達了對張生和鶯鶯的命運滿懷關切和同情。
上片寫張生相思與赴約。前五句,寫張生相思無奈的心態。第一次見到鶯鶯時,張生就爲鶯鶯「顏色豔異,光輝動人」所震驚,這就是他稍後對紅娘吐露的「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這一實心話的內情。作者將這一情節略去,直接寫張生見過鶯鶯後所產生的濃濃的相思之情。「邃院重簾」,暗指鶯鶯住處;「何處」,是作者詢問,因爲對張生來說,鶯鶯的住處是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其所以如此,是由於當時兩情未通,在他們之間,還遠隔着禮教的大防。這一問,既表示了作者的關切,又喚起了讀者的注意。果然,張生正處於相思難熬的時刻:「惹得多情,愁對風光。」一個「惹」字寫出了鶯鶯的美色所產生的巨大的誘惑力。這裏的「多情」原是相思以至癡情的同義語,作者寫這一詞語,褒貶之義分明。「風光」是供人觀賞、引人喜愛的,張生以「愁」面對它:這是以樂景寫憂情,可以收到雙倍的藝術效果。緊接着,又通過張生的行爲、生活環境以及張生眼中的景物,來透視張生的心態。由「睡起」說明張生的懶散,由「酒闌花謝」說明張生的苦悶,由「蝶亂蜂忙」說明張生的的百無聊賴和寂寞難耐(是一筆反襯)。後六句,寫西廂約會以及張生急切期盼的心情。「今夜何人」,又作一設問,引起對張生赴約情事的敘寫。「吹笙」句運用神話典故(也是一種美化),暗示張生與對方有約;「待月西廂」,則運用《鶯鶯傳》中鶯鶯詩的現成語辭,明點男女約會之事,使全詞歌詠崔、張愛情的主旨更加顯豁。「空悵望處」三句,寫張生將到西廂只見景物而不見伊人時焦躁乃至失望的心理,着一「空」字便曲曲傳出。「一株紅杏」是一種特徵性景物,是《鶯鶯傳》中所寫到的,用來烘托旖旎風情,也恰到好處。
下片寫張生戀愛生活中的波折、苦澀以及幽會偷期的喜慰之情。換頭「羞顏易變」三句,作一轉折,寫鶯鶯突然變卦,不但未接納張生,反而嚴加指責,拒之甚堅。《鶯鶯傳》中寫張生先是半驚半喜,以爲事必有成,待鶯鶯一番訓斥,迅即離去之後,不禁目瞪口獃,悵然若失。這太出乎張生的意料之外,使張生無法理解。本來「待月西廂」的詩簡是鶯鶯所寫,鶯鶯卻忽然翻臉不認人。原因是鶯鶯從小接受了封建禮教,儘管一時動了真情,愛上了張生,甚至以詩簡主動約會,顯示了鶯鶯初步的叛逆性,但在思想深處仍有着「情」與「禮」的矛盾,在鶯鶯的面前仍有難以逾越的禮教的大防。再則,鶯鶯當時對紅娘還不摸底,唯恐紅娘向夫人告發。這對鶯鶯固然是痛苦的事,對張生傷害就更大。以下「誰信道」三句,寫張生所感受到的極其苦澀的滋味,是張生的內心獨白(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評述)。隨後「好事若無間阻」三句,有好事多磨之意,再作一轉折,似可看成作者作爲旁觀者對張生的寬慰之辭。篇末「一般滋味」三句,承前「幽歡」二字,寫張生與鶯鶯終於揹着夫人而幽會西廂,也道出了張生甘苦備嘗之後的深層心理。
全詞強化了敘事性,用第三人稱的視角,將傳奇小說《鶯鶯傳》中有關情節演化成了小敘事詞,具有一定的抒情色彩。作者沒有作純客觀的敘述,而是表達了對張生和鶯鶯的命運滿懷關切和同情。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深深的院子,一道又一道的門簾遮掩,她在什麼地方呢?宴會散了,花凋謝了,蜂蝶因無花可採而忙亂。今天晚上是誰在等着心上人來相見,在往日約會相見之處等待那個女子到來,紅杏矮牆還在,卻不見心上人到來。
這種祕密的約會不敢使旁人知道,但由於心虛膽怯,容易臉紅,往往旁人發覺,到處被人猜疑防範。得到的是一點戀愛的喜悅,付出的代價是無限淒涼的。好事若是順利如意,不逢到阻礙,那麼,約會相見的喜悅也就平淡無奇了。同是愛情中的滋味,其中特別香美的,除非是偷着嘗。

評價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撰《蘇軾詞新釋輯評》:宋神宗元豐元年正月,東坡在徐州收章質夫所贈崔徽畫像,藉《鶯鶯傳》故事而詠。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