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江神子 · 膩紅勻臉襯檀脣

膩紅勻臉襯檀脣,晚妝新,暗傷春。手撚花枝,誰會兩眉顰。連理帶頭雙□□,留待與、箇中人。
淡煙籠月繡簾陰,畫堂深,夜沈沈。誰道□□,□系得人心。一自綠窗偷見後,便憔悴、到如今。
                

詩集

註解

江神子:詞牌名。據唐·崔令欽《教坊記》、敦煌曲子詞與現存晚唐前文人詞,均無載錄《江城子》,故是調當興於晚唐。王昆吾《唐代酒令藝術》謂是調源自唐著詞曲調,即唐時酒令,知是調始流行於晚唐酒筵上,經文人加工,遂成小令詞調。唐五代時爲單調,始見《花間集》韋端己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間有三十六字、三十七字諸格。可見唐五代《江城子》調興之初,格式尚未定型。全唐五代以《江城子》詞約十六首,由七位詞人所作,以端己最長,當爲最早依調填詞者。五代時,歐陽炯單調詞添一襯字變尾二句爲七言句,開宋詞「襯字法」。牛松卿單調詞添二字於第二句,開宋詞「添字法」。尹參卿單調詞攤破首句爲兩三言句,開宋詞「減字法」、「攤破法」。北宋初,是調作者甚少,晏同叔、柳耆卿、歐陽文忠諸大家均無《江城子》傳世,唯張子野有兩首《江城子》。至東坡始變雙調,由是詞格漸定。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中考東坡首用是調約於熙寧年間,《江神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與《江神子·孤山竹閣送述古》即東坡初創之作,仍承唐五代詞柔婉細膩之風。元豐間,《江神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和《江神子·密州出獵》開一代詞風,引時人乃至後代追和。是調衰於金元,近三分之一爲道士所作,內容多涉道教。《欽定詞譜》:「晁無咎改名《江神子》,韓澗泉詞有『臘後春前邨意遠』句,更名《邨意遠》。」嚴建文《詞牌釋例》:「《江城子》,又名《江神子》、《邨意遠》、《水晶簾》,……清李符曾《詞家辨證》雲:『南唐人張泌有《江城子》二闋,五代歐陽炯用此調填詞有『如西子鏡,照江城』句,含本意……」《唐圭璋推薦唐宋詞》注:「《江城子》調應由詠江城事而得名。『子』爲曲名後綴。本篇用原始題意詠揚子江畔古城金陵。」可知調因歐詞「如西子鏡,照江城」句得名。歐詞雖非現存《江城子》首作,然詠江城金陵事而歸本意。有單調四體,分三十五字、三十六字、三十七字三種;雙調一體,七十字,上下闋各七句,五平韻。格律多爲平韻格,雙調體偶有填仄韻者。
題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吳訥鈔本、茅維《蘇集》本俱未收,唯見《蘇長公二妙集》本、《東坡外集》、毛子晉汲古閣本《東坡詞》,諸本原有缺文,無從補正。劉尚榮按:「曹樹銘雲:『按此詞係女流口吻,意境與東坡詞不類,斷非東坡所作,今移列誤入詞。』」
膩紅:龍榆生箋:「韓致堯《落花》詩:『皺白離情高處切,膩紅愁態靜中深。』」
檀脣:龍榆生箋:「李後主《一斛珠》詞:『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連理:龍榆生箋:「白樂天《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雙□□:或疑脫「飛燕」二字。
誰道□□:或疑脫「連理」二字。
□系得人心:或疑脫「能」字。

簡介

《江神子·膩紅勻臉襯檀脣》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所作的一首詞,該詞作於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二月。上片,披露宮廷侍妓“暗傷春”的“兩眉策”神態。下片,回憶侍妓欲入宮中的偷情舉動。全詞刻畫了一位“暗傷春”而“憔悴”的侍妓形象,表明侍妓是一位既豔情又失態的可悲而可憐的女性。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油膩紅粉均勻地抹在臉上襯托着香脣,晚上的新妝剛打扮成,便暗暗去獻春心。用手指搓轉花枝,哪個能理解她爲什麼皺着眉頭?繡有連理植物圖的衣帶,頭緩着雙口口,等待留給心上人。
淡色的煙霧籠翠着月色,使得繡簾陰暗起來,衹見殿堂進層很深,夜色也很深。哪個說口口,口系入心上人的心中?自從那一天綠窗暗暗地會面後,就煩惱起來。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