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踏莎行 · 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詩集

註解

郴(chēn)州:今屬湖南。
霧失樓臺:暮靄沉沉,樓臺消失在濃霧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朧,渡口迷失不見。
桃源: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指生活安樂、合乎理想的地方。
無尋處:找不到。
「桃源望斷無尋處」句:拼命尋找也看不見理想的桃花源。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鵑:鳥名,相傳其鳴叫聲像人言「不如歸去」,容易勾起人的思鄉之情。
驛寄梅花: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這裏作者是將自己比作范曄,表示收到了來自遠方的問候。
魚傳尺素:東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另外,古時舟車勞頓,信件很容易損壞,古人便將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將信匣刻成魚形,美觀而又方便攜帶。「魚傳尺素」成了傳遞書信的又一個代名詞。這裏也表示接到朋友問候的意思。
砌:堆積。無重數:數不盡。
郴(chēn)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載:郴水在「州東一里,一名郴江,源發黃岑山,北流經此……下流會來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來是。
爲誰:爲什麼。
瀟湘:瀟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內的兩條河流,合流後稱湘江,又稱瀟湘。
「爲誰流下瀟湘去」句:爲什麼要流到瀟湘去呢?意思是連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況人呢?

簡介

此詞大約作於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時。詞人因黨爭遭貶,遠徙郴州(今屬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詞寫客次旅舍的感慨:上闋寫謫居中寂寞淒冷的環境;下闋由敘實開始,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失意人的悽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佳句

  •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 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翻譯

霧迷濛,樓臺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着你的郴山流得了,爲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評價

王國維《人間詞話》:少遊詞境,最爲悽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則變而淒厲矣。
王士禎《花草蒙拾》:「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千古絕唱。秦歿後坡公常書此於扇雲:「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高山流水之悲,千載而下,令人腹痛。
黃蘇《蓼園詞選》:少遊坐黨籍,安置郴州。首一闕是寫在郴,望想玉堂天上,如桃源不可尋,而自己意緒無聊也。次闋言書難達意,自己同郴水之自繞郴山,不能下瀟湘以向北流也。語意悽切,亦自蘊藉,玩味不盡。「霧失」、「月迷」,總是被讒寫照。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羈旅,哀怨欲絕。起寫旅途景色,已有歸路茫茫之感。末引「郴江」、「郴山」,以喻人之分別,無理已極,沉痛已極,宜東坡愛之不忍釋也。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詞層次極爲分明。開頭兩句都以對句起,都是平敘;中間第三句一頓;末兩句是中心所在。雖是小詞,用的是慢詞作法。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頭三句的象徵與結尾的發問有類似《天問》的深悲沉恨的問語,寫得這樣沉痛,是他過人的成就,是詞裏的一個進展。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