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消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爲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詩集

註解

六州歌頭:詞牌名。
長淮:指淮河。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與金和議,以淮河爲宋金的分界線。此句即遠望邊界之意。
關塞莽然平:草木茂盛,齊及關塞。謂邊備松馳。莽然,草木茂盛貌。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句:意謂飛塵陰暗,寒風猛烈,邊聲悄然。此處暗示對敵人放棄抵抗。
黯銷凝:感傷出神之狀。黯,精神頹喪貌。
當年事:指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中原滄陷的靖康之變。
殆:似乎是。
洙、泗:魯國二水名,流經曲阜(春秋時魯國國都),孔子曾在此講學。
絃歌地:指禮樂文化之邦。《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邢昺疏:「時子游爲武城宰,意欲以禮樂化導於民,故絃歌。」
「洙泗上,絃歌地,亦羶(shān)腥。」句:意謂連孔子故鄉的禮樂之邦亦陷於敵手。羶,腥臊氣。
氈鄉:指金國。北方少數民族住在氈帳裏,故稱爲氈鄉。
落日牛羊下:定望中所見金人生活區的晚景。《詩經·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區(ōu)脫縱橫:土堡很多。區脫,匈奴語稱邊境屯戍或守望之處。
名王:此指敵方將帥。
宵獵:夜間打獵。
騎火:舉者火把的馬隊。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二句:寫敵軍威勢。
埃蠹(dù):塵掩蟲蛀。
零:盡。
渺神京:收復京更爲渺茫。神京,指北宋都誠汴京。
幹羽方懷遠:用文德以懷柔遠人,謂朝廷正在向敵人求和。幹羽,幹盾和翟羽,都是舞蹈樂具。
靜烽燧(suì):邊境上平靜無戰爭。烽燧,即烽煙。
冠蓋:冠服求和的使者。
馳騖(wù):奔走忙碌,往來不絕。
若爲情:何以爲情,猶太今之「怎麼好意思」。
翠葆霓旌:指皇帝的儀仗。翠葆,以翠鳥羽毛爲飾的車蓋。霓旌,像虹霓似的彩色旌旗。
填膺:塞滿胸懷。

簡介

此詞爲感時抒憤,充滿愛國激情。上闋鋪寫江淮宋金對峙形勢。「平」、「悄」,見邊防靜寂無險可守。「追想」貫以下六句,回溯靖康之難,感嘆中原沉淪。「隔水氈鄉」,謂強虜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呼應首句,折入現實。「區脫」、「宵獵」、「騎火」、「笳鼓」,狀敵方演武臨邊,有聲有色,虎視眈眈。與上文「悄邊聲」適成對照。下闋傾訴壯志難酬的忠憤。「念」字領起,感念無地用武,歲月不居一層,朝廷休兵主和一層,遺民盼望恢復一層,末後收攏到志士的忠憤淚水。全篇敘事、陳情、次第井然,鋪敘展衍,氣局闊大,駢散排比,節奏緊促,辭情激壯,感憤淋漓。

佳句

  •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翻譯

佇立漫長的淮河岸邊極目望遠,關塞上的野草叢茂是平闊的荒原。北伐的征塵已暗淡,寒冷的秋風在勁吹,邊塞上的靜寂悄然。我凝神佇望,心情黯淡。追想當年的中原滄陷,恐怕是天意運數,並非人力可扭轉;在孔門弟子求學的洙水和泗水邊,在絃歌交奏的禮樂之邦,也已變成羶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敵軍的氈帳,黃昏落日進牛羊返回圈欄,縱橫佈置了敵軍的前哨據點。看金將夜間出獵,騎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發出悲壯的聲音,令人膽戰心寒。
想我腰間弓箭,匣中寶劍,空自遭了蟲埃的侵蝕和污染,滿懷壯志竟不得施展。時機輕易流失,壯心徒自雄健,剛暮將殘。光復汴京的希望更加渺遠。朝廷正推行禮樂以懷柔靖遠,邊境烽煙寧靜,敵我暫且休兵。冠服乘車的使者,紛紛地奔馳匆匆,實在讓人羞愧難以爲情。傳說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儀仗,翠蓋車隊彩旗蔽空,使得行人來到此地,一腔忠憤,怒氣填膺,熱淚傾灑前胸。

評價

陳霆《渚山堂詞話》:張安國在沿江帥幕。一日預宴,賦《六州歌頭》雲……歌罷,魏公流涕而起,掩袂而入。
毛晉《於湖詞跋》:於湖《歌頭》諸曲駿發踔厲,寓以詩人句法者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惟「忠憤氣填膺」一句,提明忠憤,轉淺轉顯,轉無餘味。或亦聳當途之聽,出於不得已耶。
劉熙載《藝概》:張孝祥安國於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致感重臣罷席。然則詞之興觀羣怨,豈下於詩哉。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