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臨江仙

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詩集

註解

臨江仙:詞牌名。唐教坊曲,雙調小令,用作詞調。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高詠:朗聲吟詠。
楚詞:亦作“楚辭”,本爲楚地歌謠。戰國楚屈原吸收其營養,創作出《離騷》等鉅製鴻篇,後人仿效,名篇繼出,成爲一種有特點的文學作品,通稱楚辭。
午日: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酬:指過、對付、打發,這裏有度過之意(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
節序:節令。
“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紅更美。這是懷念昔時生平歲月之意。榴花,指石榴花。
戎葵:即蜀葵,夏日開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
凝笑:長時間含笑。
湘中,湘江水中。這裏指屈原殉難處。

簡介

本篇當爲宋室南遷、作者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端午感懷而作。時節、處所、國事、境況,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屈原當時的遭遇,內心裏發出強烈共鳴。上片起句着題,切端午屈原事,次句感嘆時序匆促、異鄉羈旅,“榴花”插入往年高會觀舞盛況,惜乎無人知此,喟嘆彌深。“滿簾風”,見出情懷激越。
下片感嘆自己身出江湖、老大無用。首句仍顯示五月蜀葵紅似火,但這次進而“凝笑”人了,作者心潮逐浪高,從憤而恨了。蜀葵似乎探頭笑語:朝廷不思抵抗,你爲什麼不爲主抗金,不橫戈躍馬馳疆沙場呢?在無可奈何中,作者要借酒澆愁,但一舉杯又聯想到祭奠屈原,心隨屈原去汨羅了。呼應開端,關念國事情悰貫注於筆端。

佳句

  •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翻譯

我放聲吟誦楚辭,來度過端午。此時我漂泊在天涯遠地,是一個匆匆過客。異鄉的石榴花再紅,也比不上京師裏的舞者裙衫飄飛,那般豔麗。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風動涼過。
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牆東的蜀葵,彷彿也在嘲笑我的淒涼。杯中之酒,看起來與往年相似,我將它澆到橋下的江水,讓江水會帶着流到湘江去。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