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詩集

註解

乙卯:指公元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七十一歲,在家鄉紹興隱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
糉包分兩髻:糉子有兩個尖尖的角。古時又稱角黍。爲什麼端午節要喫糉子?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最早糉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糉裏有餡,中間夾棗、豆、杏之類。
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據說艾葉氣,熟芬芳,能通九竅,去疾病,故載於帽子上。
危冠:高冠。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屈原《涉江》詩云:“帶長鐵之陸離分,冠切雲之崔鬼。”
儲藥:古人把五月視爲惡日。

簡介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喫了兩角的糉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舊俗,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爲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喫了兩隻角的糉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爲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