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祠盟記
版本一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餘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髮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夷荒,洗盪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 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餘之願也。 河朔岳飛題。 版本二 近中原〔板〕蕩,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餘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髮從軍,小大曆二百餘戰。雖未及遠涉夷荒,討蕩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復,賊擁入江,倉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馬不回耳! 今且休兵養卒,蓄銳待敵。如或朝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頒降功賞,使人蒙恩;即當深入虜庭,縛賊主蹀血馬前,盡屠夷種,迎二聖復還京師,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飛書。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板蕩:《詩經·大雅》詠周厲王暴虐無道的二篇,分別名爲《板》、《蕩》,後二字連稱以指政治混亂,社會動盪。 夷狄:指少數民族,古稱東方爲夷,北方爲狄,此係泛指。 河朔:黃河以北地區。 相臺:即相州,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縣),曹操曾在此建銅雀臺,故稱相臺。 總髮:束聚頭髮,指剛成年。古時男子年二十束髮加冠,以示成年。岳飛二十從軍,故有此說。 夷荒:此指金國,因在今東北地區,故有此說。 “亦且快國讎之萬一”句:總算是也報了國仇的萬分之一。讎,通“仇”。 振起宜興:《宋史·岳飛傳》:“建炎四年,兀朮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指收復建康的戰役是從宜興開始的。宜興今屬江蘇。 恨:可惜。 未能使:即“未能使敵”,省去“敵”字。 嗣(sì):接着,隨後。 功期再戰:期望在下次戰役中立功。 喋血:踏着血跡,指冒死衝鋒。 虜廷:指金國國都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附近)。 蹀(dié)血虜廷:搗毀敵人的老巢。 二聖:指被金兵擄去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 版圖:戶籍冊和疆域圖。 虞:憂慮。 奠枕:安枕。
簡介
《五嶽祠盟記》是岳飛在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敗金兵、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後,於宜興所作的題壁誓詞(盟記)。 文中先言自己從軍抗金經歷,再表自己剿滅金人、迎還二帝的志願。作者無意爲文,直言其事,直抒胸臆,個性、人格、抱負真切可感,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前段句式與語氣的退而又進,形成跌宕的效果,蓄勢而下,後段以四言短句爲主,在快節奏中可見其情其願,有巨大的感染力。
佳句
- 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
翻譯
自中原地區混亂動盪以來,異民族相繼入侵。我從河北相州立志發憤,年紀輕輕就投于軍隊,經歷了二百多次戰鬥,雖然未能攻入邊遠的領域,掃蕩敵人的巢穴,卻也爲雪洗了國仇的萬分之一而痛快。如今又率領一支孤軍,從宜興奮勇起兵。在收復建康的戰役中,一舉擊敗了敵人,只恨未能使其匹馬不回罷了。 所以暫且休整部隊,養精蓄銳等待敵人再來。接着即將激勵部隊,期望再戰立功,向北越過沙漠,在敵國的朝廷上殺得敵人血流遍地,把異族侵略者全殺光,(然後)迎接二位皇帝回到京城的宮殿,收復失去的疆土,向朝廷呈上戶籍冊和疆域圖,使朝廷不再憂慮,使皇上能夠安寧地睡覺,這就是我的願望啊。河朔岳飛題。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