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讀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黮黯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行藏:人之行止。引指事蹟。
黮黯:矇昧不明。唐·韓昌黎《爲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啓》:「蓋覆黮黯,不以真情狀白露左右。」
承誤:承傳謬誤。
糟粕:本指食品之垃圾,引指歷史。語本《莊子·天道》:「桓公(齊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方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糟魄,糟粕。
粹美:純粹精美。
丹青:繪畫。這裏引指史書。
區區:極其有限的,少量的。指記載人物事蹟的史書文字。
紙上塵:史書上的塵土。

簡介

這首七言律詩約作於熙寧三年(西元一〇七〇年)。據李雁湖《庚寅增注》稱:「安石尚謂:『歐陽永叔作《五代史》時,馮道最佳,有機謀,善避難,密能安主存身,可謂吉士。永叔貶之,甚無謂也。作史難,須博學多聞,有須足以斷其真僞是非乃可。蓋事在目前是非尚不定,而況名跡去古人已遠,旋策度之,焉能一一當其實哉!』反覆此段,與詩意略合,且標題不指名,而泛謂之「讀史」,豈公故欲隱其義,爲永叔諱耶?」則李鴈湖意謂王荊公所指乃歐陽文忠撰史(歐陽文忠約於景祐三年至皇祐五年間編成《新五代史》)失實。細讀荊公之語,中有讚許「馮道」之詞,以爲歐陽文忠貶之不當,其中恐怕不僅爲古人鳴不平,而實有自憂之慮。

佳句

  •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翻譯

自古以來一個人要歷盡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實記載下他們的事蹟要靠哪一個人?
往往是由於當時的情況不清而以訛傳訛,加上後世的流俗更攪亂了事實以假亂真。
低俗的東西即使怎樣流傳也談不上精美,要知道繪畫最難的是畫出人的氣質精神。
點點記錄怎能寫盡古代賢哲的品格學問,俗儒們只會死守古書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評價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蔡鎮楚《精選今譯詩詞曲賦》:此詩因讀歷史有感而作。自司馬遷《史記》以降,中國史書多爲官修,基本上是替帝王將相立言,是中國宗法文化的產物。王安石這首詩所述,認爲讀史的基本態度是要區分精華與糟粕,見解十分精到。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