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 王孫圉論楚寶
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爲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爲寶。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於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乎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又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用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幣帛,以賓享於諸侯者也。若諸侯之好幣具,而導之以訓辭,有不虞之備,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於諸侯,而國民保焉。此楚國之寶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之焉? “圉聞國之寶,六而已。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若夫譁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詩集
註解
王孫圉(yǔ):楚國的大夫。定公:晉國國君,名午。饗(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 趙簡子:名鞅,晉國大夫。鳴玉:貴族衣服的佩玉隨行走而碰擊鳴響。相:主持禮儀。白珩(héng):美玉名。 觀射父(guānyìfù):楚國大夫。 左史:史官名。倚相:人名。說:同“悅”。 藪(sǒu):湖泊。雲:雲夢。箭:一種竹子,可以作箭。 不虞(yú):沒有料到的禍難。 共:同“供”。 皇:大。相:輔助。 庇廕(bìyìn):庇護。 臧否(pǐ):吉凶、善惡。
簡介
《王孫圉論楚寶》是春秋時傑出史學家左丘明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記載王孫圉論寶的故事。楚國大夫王孫圉出使於晉,在晉定公爲之舉行的宴會上,晉國大夫趙簡子鳴其佩玉,向王孫圉炫耀,並訊問楚國佩玉“白珩”之玉的價值。王孫圉回答,楚於“白珩”未嘗爲寶;楚之所寶,是輔君治國之賢臣觀射父、倚相,是出產衆多物資之雲夢,是一切足以使國家得福利弭災禍之財物;而不以玩飾之物爲寶。王孫圉和趙簡子對何者爲寶的認識,立足有高低之分,着眼有公私之別。王孫圉在論楚寶時,針鋒相對,義正辭嚴,滔滔不絕,見解卓越,而譏刺之意,溢於言表。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楚國大夫王孫圉去晉國行聘問之禮,晉定公設宴款待他。趙簡子主持禮儀,他的佩玉叮噹作響。趙簡子問王孫圉說:“楚國的白珩還在嗎?”王孫圉回答道:“還在。”簡子說:“它作爲楚國的寶物有多久了?”王孫圉說:“楚國從沒有把它當寶物,楚國視爲寶物的,叫觀射父,他擅長辭令,出使諸侯國,不會讓敝國國君成爲話柄。還有一位左史,名叫倚相,他能夠引經據典以說明各種事物,成天向敝國國君進獻歷史上的成敗,讓敝國國君不忘記先王的功業;他還善於取悅於天地鬼神,順着他們的好惡,讓神靈們對楚國沒有怨氣。還有一片沼澤地叫雲夢,它連接着徒洲,這裏盛產金、木、竹、箭,寶龜、珍珠、犀角、象牙、皮革、羽毛,這些是用來供給兵賦,防備不測的;是提供禮物,以便接待賓客,進獻給諸侯國。如果諸侯喜歡這些禮物,再輔之以優美的辭令,還有對不可預料事件的防備,加上神明的保佑,敝國國君大概可以不得罪於諸侯國,而國家和百姓能得以保全。這些纔是楚國的寶物。至於那個白珩,不過是先王的玩物罷了,算得上什麼寶物呢? “鄙人聽說國寶有六種。聖明之人能夠製作評議各種事物,憑這個輔助國家,國家就把他當作寶貝;玉器足以保護莊稼,使上天沒有水旱災害,國家就把它當作寶貝;靈龜足以顯示善惡好壞,國家就把它當作寶貝;珍珠足以抗禦火災,國家就把它當作寶貝;金足以抵禦兵亂,國家就把它當作寶貝;山林湖澤足以提供財物用品,國家就把它當作寶貝。至於那些叮噹作響、徒有其表的美玉,楚國雖然是蠻夷之國,也不會把它當作寶物的。”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