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 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爲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爲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爲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爲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爲至今不殺乎?”
詩集
註解
齊王:戰國時齊王建,齊襄王之子。趙威後:戰國時趙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後執政。 發:啓封。 歲亦無恙耶:收成還好吧?歲,收成。亦,語助詞,無義。無恙,無憂,猶言“平安無事”。 說:通“悅”。 奉使使威後:奉使命出使到威後這裏來。 苟:假如。 處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隱居不仕的人。鍾離子:齊國處士。鍾離,複姓。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食(sì):拿食物給人喫。 衣(yì):拿衣服給人穿。 不業:不做官以成就他的功業。 葉(shè)陽子:齊國處士,葉陽,複姓。 鰥(guān):老而無妻。 恤:撫卹。獨,老而無子。 振:通“賑”,救濟。 息:繁育。 16:、北宮之女嬰兒子:北宮氏的女子嬰兒子。北宮,複姓。嬰兒子是人名。 徹:通“撤”,除去。環:指耳環、臂環一類的飾物。瑱:一種玉製的耳飾。 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這些都是帶領百姓行孝的行爲。 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時夫人受封而有封號者爲“命婦”,命婦即可入朝。此句意即,爲什麼至今不封嬰兒子爲命婦,使她得以上朝見君呢? 子萬民:以萬民爲子女,猶言“爲民父母”。 於(wū)陵子仲:齊國的隱士。於陵:齊邑名,故城在今山東省長山縣西南。 索:求。
簡介
《趙威後問齊使》出自《戰國策·齊策》,趙威後即趙太后,惠文王之妻。她雖然年事已高,但對國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樸素的理解,她僅僅從國家對個別人才的褒貶任用上就指出了齊王治國政策弊端,雖然簡單但卻很有道理。本文通過趙威後的連續七問,都是圍繞一個“民”字,表現了這位女政治家治國應該以民爲本的思想,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進步思想。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齊國國王派遣使者去問候趙威後,書信還沒有啓封,威後就問使者說:“今年的年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使者不高興,說:“下臣奉齊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後這裏來,現在您不問齊王,反而先問年成和百姓,豈不是把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威後說:“不是這樣。假如沒有收成,哪裏有百姓?假如沒有百姓,哪裏有國君?因而有所問,能不問根本而問末節的嗎?” 威後進而又問他說:“齊國有個處士叫鍾離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有糧食的人給喫,沒糧食的人也給喫;有衣服的人給穿,沒有衣服的人也給穿。這是幫助國君撫養老百姓的人呀,爲什麼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葉陽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憐憫那些無妻無夫的人,顧念撫卹那些無父無子的人,救濟那些困苦貧窮的人,補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養育百姓的人,爲什麼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北宮氏的女兒嬰兒子平安無事嗎?她摘掉耳環等裝飾品,到老不嫁,來奉養父母。這是帶領百姓盡孝心的人,爲什麼到今天還不讓她上朝呢?這兩個處士沒有成就功業,一個孝女也不上朝,靠什麼來統治齊國,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個子仲還在嗎?這個人做人呀,對上不向國君稱臣,對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願同諸侯交往,這是帶領百姓無所作爲的人,爲什麼到今天還不殺掉呢?
評價
清金聖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四:章法越整齊、越參差;越參差,越整齊;真可謂奇絕之文!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卷五:篇中直問到底,意莊而詞甚婉,讀之,惟見威後靈心慧舌滿紙飛動而已。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卷四:通篇以民爲主,直問到底,而文法各變,全於用虛字處著神。問固奇,而心亦熱。末一問,膽識尤自過人。 清餘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三:益民爲邦本,必得休養生息,趨於善而勿流爲無用。王萬可以無恙,然則威後之重民,非不以重王耶!至行文之妙,純是一片靈機繚繞,飛舞團結而成,故筆調之參差,局陣之嚴整,氣韻之蕭疏,丰神之超逸,迥異尋常,其殆入化境矣。 清高嵣《國策鈔》捲上:民爲治本,歲關民,君恃民。此前三問意也。後四問,皆有關於民事者,故連及之,晉人假清疏以長傲。其弊中於僞儒,於陵一問,其識尤遠。通篇俱敘問詞,共七問,凡三法。錯落疏古,自成局段。俞桐川雲:亦英雄,亦道學,亦風流。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三:前一問深得民惟邦本意,後一問深得爲政在人意。不料戰國時母后有如許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