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對酒當歌:一邊喝着酒,一邊唱着歌。對,面對。當,應當。 幾何:多少。 去日苦多: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於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裏「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何以解憂:一作「以何解憂」。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代指酒。 子,對對方的尊稱; 青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裏指代有學識的人。衿,古式的衣領。 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裏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 沉吟:原指小聲叨唸和思索,這裏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句: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叫的聲音;蘋,一作「萍」,艾蒿。 鼓:彈。 何時可掇(duō):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掇,一作「輟(chuò)」,停止。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麼時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裏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讌(yàn):通「宴」。 三匝(zā):三週。匝,周、圈。 何枝可依:一作「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這裏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衆……」意思是表示希望儘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簡介
《短歌行》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是漢樂府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是第一首,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了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全詩內容深厚,莊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歷來被視爲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佳句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翻譯
面對着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的歲月能有幾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幹,可悲可嘆失去的日月已經很多。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內心憂慮卻不能遺忘,用什麼來消除憂愁?只有用美酒來狂歡。 穿青色衣領的學子,寄託着我悠長思慕之心。就是因爲渴慕賢才,焦慮吟沉直到如今, 鹿兒嗷嗷鳴叫呼喚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貴的貴賓,更會設宴鼓樂盛情款待。 清明如月的博學賢才,什麼時候被我招來?我的憂慮發自內心,日日夜夜都不會斷絕, 有勞您走過阡陌小路遠道跋涉,枉駕而來致意問候。久別重逢歡宴暢談,感念您還結記着舊日的恩情。 月兒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烏鵲尋找依託向南而飛。繞着大樹飛翔三圈,不知可以依歇在哪根樹枝? 大山永遠不會嫌高,大海也永遠不會嫌深。像周公那樣虛心對待賢才,一定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
評價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魏武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言當及時爲樂。又舊說長歌短歌,大率言人壽命長短分定,不可妄求也。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卷一》:孔融、楊修俱斃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爲漢相,而時人目以漢賊,乃以周公自擬,謬矣。 明·鍾惺《古詩歸》:「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用來日苦少,句覺尤妙。「但爲君故,沈吟至今」:英雄何嘗不篤於交情,然亦不泛。「明明如月」:如字幻極,樂府奇語。「契闊讌談,心念舊恩」:慘刻處慘刻,厚道處厚道,各不妨,各不相諱所以爲英雄。又云:四言至此,出脫《三百篇》殆盡,此其心手不粘滯處。「青青子衿」二句,「呦呦鹿鳴」四句,全寫《三百篇》,而畢竟一毫不似,其妙難言。譚元春:少小時讀之,不覺其細;數年前讀之,不覺其厚。至細,至厚,至奇!英雄騷雅,可以驗後人心眼。 明·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三》、《詩源辯體·卷四》:徐昌谷雲:「韋孟輩四言,窘縛不蕩。曹公《短歌行》、子建《來日大難》,工堪爲則矣。……。」愚按:……元瑞謂「曹公、子建二詩,雖精工華爽,而風雅典刑幾盡」,斯並得之。……魏人樂府四言,如孟德《短歌行》、子桓《善哉行》、子建《飛龍篇》等,其源出於《採芝》、《鴻鵠》,軼蕩自如,正是樂府之體,不當於風雅求之。 清·沈德潛《古詩源》:言當及時爲樂也。「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山不厭高」四句,言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成其大也。 清·陳沆《詩比興箋·卷一》: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次兩引《青衿》、《鹿鳴》二詩,一則求之不得,而沈吟憂思;一則求之既得,而笙簧酒醴。雖然,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吳蜀,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說者不察,乃謂孟德禪奪已萌,而沈吟未決,畏人譏嫌。感歲月之如流,恐進退之失據。試問篇中《子衿》、《鹿鳴》之詩,「契闊燕談」之語,當作何解?且孟德吐握求賢之日,猶王莽謙恭下士之初,豈肯直吐鄙懷,公言篡逆者乎?其謬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