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默觚下·治篇八

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傾廈非一木之支也,決河非捧土之障也。
                

詩集

註解

《默觚》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分《學篇》《治篇》兩部分,集中反映了魏源的修身論、認識論、天理論、人才觀、歷史觀等思想。“默”取自魏源的字“默深”,“觚”爲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故名“默觚”。

上面這段話闡述了魏源的人才思想。“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奮起很困難,許多人一塊兒行走就容易走得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接着又打了兩個比方:“傾廈非一木之支也,決河非捧土之障也”,傾斜的大廈不是一根木頭就能支撐得了的,決了口的河道不是一捧土就能堵塞得住的。說明挽救危局,單憑個人力量是不夠的,必須羣策羣力,既要造就特殊人才,還需培養有凝聚力的人才羣體助其成功。

魏源身處嘉道之際的大變革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他反對乾嘉以來脫離實際的煩瑣考據學和空談心性修養的理學,主張通經致用,積極用世,故爲文多論及人才問題。如《默觚下·治篇九》:“古之得人家國者,先得其賢才。士心之歸如此,而民心有不景(同“影”)從者乎?”《默觚下·治篇四》:“不難於立法而難得行法之人。”將人才視爲關乎國家興衰成敗的關鍵。

簡介

《默觚》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學思想。分《學篇》和《治篇》兩大部分。

佳句

  • 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

翻譯

暫無內容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