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左傳 · 桓公 · 桓公五年

【經】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夏,齊侯鄭伯如紀。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葬陳桓公。城祝丘。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大雩。螽。冬,州公如曹。
【傳】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再赴也。於是陳亂,文公子佗殺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亂作,國人分散,故再赴。
夏,齊侯、鄭伯朝於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
王爲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
鄭子元請爲左拒以當蔡人、衛人,爲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民莫有鬥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必亂。蔡、衛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於王卒,可以集事。」從之。曼伯爲右拒,祭仲足爲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爲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繻葛,命二拒曰:「旝動而鼓。」蔡、衛、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
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仍叔之子,弱也。
秋,大雩,書,不時也。凡祀,啓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
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
                

詩集

註解

暫無內容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五年春季,正月,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今年正月初六,陳侯鮑逝世。《春秋》所以記載兩個日子,是由於發了兩次訃告而日期不同。當時陳國發生動亂,文公的兒子佗殺了太子免而取代他。陳侯病危的時候動亂髮生,國內臣民紛紛離散,因此發了兩次訃告
夏季,齊僖公、鄭莊公去紀國訪問,想要乘機襲擊紀國。紀國人發覺了。周桓王奪去了鄭莊公的政權,鄭莊公不再朝覲。
秋季,周桓王帶領諸侯討伐鄭國,鄭莊公出兵抵禦。周桓王率領中軍;虢公林父率領右軍,蔡軍、衛軍隸屬於右軍;周公黑肩率左軍,陳軍隸屬於左軍。
鄭國的子元建議用左方陣來對付蔡軍和衛軍,用右方陣來對付陳軍,說:“陳國動亂,百姓都缺乏戰鬥意志,如果先攻擊陳軍,他們必定奔逃。周天子的軍隊看到這種情形,又一定會發生混亂。蔡國和衛國的軍隊支撐不住,也一定會爭先奔逃。這時我們可集中兵力對付周天子的中軍,我們就可以獲得成功。”鄭莊公聽從了。曼伯擔任右方陣的指揮,祭仲足擔任左方陣的指揮,原繁、高渠彌帶領中軍護衛鄭莊公,擺開了叫做魚麗的陣勢,前有偏,後有伍,伍彌補偏的空隙。
在繻葛雙方交戰。鄭莊公命令左右兩邊方陣說:“大旗一揮,就擊鼓進軍。”鄭國的軍隊發起進攻,蔡、衛、陳軍一起奔逃,周軍因此混亂。鄭國的軍隊從兩邊合攏來進攻,周軍終於大敗。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桓王還能指揮軍隊。祝聃請求前去追趕。鄭莊公說:“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裏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挽救自己,國家免於危亡,這就足夠了。”
夜間,鄭莊公派遣祭仲足去慰問周桓王,同時也問候他的左右隨從。
仍叔的兒子前來聘問。《春秋》所以記爲“仍叔之子”而不記他的名字,是由於他年輕。
秋季,爲求雨而舉行大雩祭。《春秋》記載這件事,是由於這不是按時的祭祀。凡是祭祀,昆蟲驚動舉行郊祭,蒼龍角亢二宿出現舉行雩祭,秋天寒氣降臨舉行嘗祭,昆蟲蟄伏舉行烝祭。如果過了規定的時間舉行祭禮,就要記載。
冬季,淳于公到曹國。自己估計他的國家將發生危難,因此沒有再回國了。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