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哀公 · 哀公二十七年
【傳】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後庸來聘,且言邾田,封於駘上。 二月,盟於平陽,三子皆從。康子病之,言及子贛,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將召之。」文子曰:「他日請念。」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禮。 晉荀瑤帥師伐鄭,次於桐丘。鄭駟弘請救於齊。齊師將興,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設乘車兩馬,系五色焉。召顏涿聚之子晉,曰:「隰之役,而父死焉。以國之多難,未女恤也。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車而朝,毋廢前勞。」乃救鄭。及留舒,違谷七里,穀人不知。乃濮,雨,不涉。子思曰:「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恐無及也。」成子衣制,杖戈,立於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知伯聞之,乃還,曰:「我卜伐鄭,不卜敵齊。」使謂成子曰:「大夫陳子,陳之自出。陳之不祀,鄭之罪也。故寡君使瑤察陳衷焉。謂大夫其恤陳乎?若利本之顛,瑤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晉師告寅者,將爲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則可盡也。」成子曰:「寡君命恆曰:『無及寡,無畏衆。』雖過千乘,敢闢之乎?將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公遊於陵阪,遇孟武伯於孟氏之衢,曰:「請有問於子,餘及死乎?」對曰:「臣無由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陘氏,因孫於邾,乃遂如越。國人施公孫有山氏。 悼之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門於桔柣之門。鄭人俘酅魁壘,賂之以知政,閉其口而死。將門,知伯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爲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知怕不悛,趙襄子由是惎知伯,遂喪之。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二十七年春季,越王派後庸來魯國聘問,並且商談邾國土田的事,協議以駘上作爲魯、邾兩國的邊界。 二月,在平陽結盟,季康子等三位都跟隨前去。季康子對結盟感到憂慮,談到子贛,說:“如果他在這裏,我不會到這地步的!”孟武伯說:“對。爲什麼不召他來?”季康子說:“本來是要召他的。”叔孫文子說:“過些時候請仍然記着他。” 夏季,四月二十五日,季康子死。哀公去弔喪,禮節降等。 晉國的知伯領兵進攻鄭國,駐紮在桐丘。鄭國的駟弘到齊國請求救援,齊軍準備出發。陳成子集合爲國戰死者的兒子,通知他們三天內朝見國君。設置了一輛車兩匹馬,把冊書放在五個口袋裏。召見顏涿聚的兒子晉,說:“隰地那一役,你的父親死在那裏。由於國家多難,沒有能撫卹你。現在國君命令把這個城邑給你,穿着朝服駕着車子去朝見,不要廢棄你父親的功勞。”於是就出兵救援鄭國。到達留舒,離開穀地七里,縠地人竟沒有發覺。到達濮地,天下雨軍隊不肯渡河。子思說:“大國的軍隊就在敝邑的屋檐底下,因此告急。現在軍隊不走,恐怕要來不及了。”陳成子披着雨衣拄着戈,站在山坡上,馬不肯走出來的,就拉着它或者用鞭子抽打它。知伯聽說,就收兵回去,說:“我占卜過進攻鄭國,沒有占卜和齊國作戰。”派人對陳成子說:“大夫陳子,您這一族是從陳國分支出來的。陳國的斷絕祭祀,是鄭國的罪過,所以寡君派我來調查陳國被滅亡的實情,還要詢問您是否爲陳國憂慮。如果您對樹幹的倒置認爲有利,那和我有什麼關係?”陳成子發怒說:“經常欺壓別人的人,都沒有好結果,知伯難道能夠長久嗎?” 中行文子告訴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中來告訴我的人說,晉軍準備出動輕車一千輛,迫擊齊軍的營門,就可以全部殲滅齊軍。”陳成子說:“寡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少數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敵人。’敵軍即使超過一千輛戰車,豈敢避開他們呢?我將要把您的話報告寡君。”中行文了說:“我到今天才知道自己爲什麼逃亡在外了。君子謀劃一件事,對開始、發展、結果都要考慮到,然後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不也是很難了嗎?” 哀公擔憂三桓的威脅,想要利用諸侯除掉他們;三桓也擔憂哀公的狂妄,所以君臣之間嫌隙很多。哀公在陵坂遊玩,在孟氏之衢碰上孟武伯,說:“請問您:我能得到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我沒法知道。”問了三次,始終辭謝不回答。哀公想要利用越國攻打魯國而除掉三桓。秋季,八月初一日,哀公到了公孫有陘氏那裏,由此又避居於邾國,後來就乘機去了越國。國內的人們拘捕了公孫有山氏。 悼公四年,晉國的知伯領兵包圍鄭國,還沒有到達,鄭國的駟弘說:“知伯剛愎而好勝,我們及早向他表示軟弱無能,他就可以退走了。”於是就先守在南里以等候晉軍。知伯攻進南里,又攻打桔秩之門。鄭國人俘虜了酅魁壘,用卿的地位來引誘他投降,不答應,就把他的嘴塞住而殺死了他。晉軍將要攻打城門,知伯對趙孟說:“攻進去!”趙孟說:“主人在這裏。”知伯說:“你貌醜而缺乏勇氣,爲什麼成了太子?”趙孟回答說:“因爲我能夠忍受恥辱,也許對趙氏宗族沒有害處吧!”知伯不肯改悔,趙孟因此而憎恨知伯,知伯就想要滅亡趙襄子。知伯貪婪而剛愎自用,所以韓、魏反過來與趙氏合謀滅亡了他。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