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爲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爲質於鄭,鄭公子忽爲質於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採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詩集

註解

卿士:周朝執政官。
貳於虢(guó):二心,這裏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權一部分讓虢執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
鄭伯:諸侯國鄭國的君主,這裏是鄭莊公。
交質:交換人質。
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稱“王子狐”,在長兄“太子泄父”死後,被立爲太子。
公子忽:鄭莊公太子,後即位爲昭公。
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時代稱帝王死。
畀(bì):交給。
祭(zhài)足:即祭仲,鄭大(dà)夫。溫,周朝小國,在今河南溫縣南。
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陽市東。
中:同“衷”,內心。
明恕:互相體諒。
要(yāo):約束。
間:離間。
明信:彼此瞭解,坦誠相待。
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
蘋(pín):水生植物,即浮萍。蘩(fán),白蒿。蘊藻,一種聚生的藻類。菜,野菜。
筐筥(jǔ):竹製容器,方形爲筐,圓形爲莒。錡(qí)釜,均爲烹飪器,有足爲錡,無足爲釜。
潢(huáng):積水池。污,積水。行(xínɡ)潦(lǎo),路上的積水。
薦:享祭,祭祀。
羞:同“饈”,進奉。
《采蘩》、《採蘋》:均爲《詩·召南》篇名,寫婦女採集野菜以供祭祀。
《行葦》、《泂(jiǒng)酌》:均爲《詩·大雅》篇名,前者寫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頌忠厚。後者寫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昭:表明。

簡介

本文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在自春秋起始的東周,從平王東遷立國,就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周王室爲了防止鄭莊公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然而,鄭莊公不買周平王的賬,爲了達成妥協,周平王和鄭莊公,居然採用了交換質子這一手段。而這一手段並沒有奏效。以上就是該文的背景。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鄭武公、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權給虢公,鄭莊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說:“沒有的事(偏心於虢公)。”於是周王、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的兒子狐在鄭國做人質,鄭莊公的兒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質。
周平王死後,周王室準備讓虢公掌政。四月,鄭國的祭足帥軍隊收割了溫邑的麥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穀。周和鄭互相仇恨。
君子說:“信用不發自心中,盟約抵押也沒用。開誠佈公互相諒解地行事,用禮教約束,即使沒有抵押,誰能離間他們呢?假如有真誠的信用,山澗溪流中的浮萍,蕨類水藻這樣的菜,裝在竹筐鐵鍋一類的器物裏,用低窪處溝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獻給王公爲食,何況君子締結兩國的盟約,按禮去做,又哪裏用得着人質啊?《國風》中有《采蘩》、《採蘋》,《大雅》中有《行葦》、《泂酌》詩,都是昭示忠信的。”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