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併入“正宮”(即“黃鐘宮”)。茲以姜詞爲準,一百二字,前後闋各六仄韻。前闋第七句、後闋第八句第一字是領格,例用去聲。亦有前後闋首句有不用韻者。
丙辰歲: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
張功父:名鎡,張俊孫,有《南湖集》。
張達可,張鏈舊字時可,與達可連名,疑是兄弟。
裴回:即徘徊。
中都:猶言都內,指杭州。
庾郎:指庾信,曾作《愁賦》,今唯存殘句。
銅鋪:裝在大門上用來銜環的銅製零件。
屏山:屏風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
砧杵(zhēnchǔ):搗衣石和棒槌。
候館:迎客的館舍。
離宮: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宮。
豳(bīn)詩:指《詩·豳風·七月》,其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句。
漫與:率意而爲之。
寫入琴絲:譜成樂曲,入琴彈奏。姜夔自注,“宜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這篇詠物詞,借描寫蟋蟀悲鳴,傾瀉人間幽恨。開篇點“愁”字,以庾信賦愁引出蟋蟀悲吟。露水沾溼的銅鋪外,長滿苔蘚的石井臺旁,都是蟋蟀嗚叫的地方。在詞人聽來,那叫聲是哀苦之音,是受了委屈的兒女在親人面前的哭訴,也是無眠思婦的孤獨的紡紗聲,是閨中少女獨坐屏風前的淒涼嘆息。
下闋用敲打着燭滅後的窗子的夜雨聲,用搗衣棒與石砧撞擊的聲響,與蟋蟀聲錯雜交織,加濃鳴聲悽苦。“候館迎秋”、“離宮吊月”,既是指蟋蟀經常出沒的地方,又是比喻其叫聲如同旅舍中的遊子,離宮中的宮女的悲嘆。豳詩略略點題,忽以兒女笑聲旁襯一筆,末再以譜入樂曲“聲聲更苦”,拍合“愁賦”。全詞寫蟋蟀悲鳴,廣泛觸發人間哀思。舉凡騷人失意、思婦念遠、遷客懷鄉、乃至帝王蒙塵,如許憾恨,無不借秋蟲宣發。則秋蟲之鳴,實乃時代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