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齊天樂 · 蟋蟀

庾郎先自吟愁賦,悽悽更聞私語。露溼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爲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詩集

註解

齊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併入“正宮”(即“黃鐘宮”)。茲以姜詞爲準,一百二字,前後闋各六仄韻。前闋第七句、後闋第八句第一字是領格,例用去聲。亦有前後闋首句有不用韻者。
丙辰歲: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
張功父:名鎡,張俊孫,有《南湖集》。
張達可,張鏈舊字時可,與達可連名,疑是兄弟。
裴回:即徘徊。
中都:猶言都內,指杭州。
庾郎:指庾信,曾作《愁賦》,今唯存殘句。
銅鋪:裝在大門上用來銜環的銅製零件。
屏山:屏風上畫有遠山,故稱屏山。
砧杵(zhēnchǔ):搗衣石和棒槌。
候館:迎客的館舍。
離宮: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宮。
豳(bīn)詩:指《詩·豳風·七月》,其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句。
漫與:率意而爲之。
寫入琴絲:譜成樂曲,入琴彈奏。姜夔自注,“宜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簡介

這篇詠物詞,借描寫蟋蟀悲鳴,傾瀉人間幽恨。開篇點“愁”字,以庾信賦愁引出蟋蟀悲吟。露水沾溼的銅鋪外,長滿苔蘚的石井臺旁,都是蟋蟀嗚叫的地方。在詞人聽來,那叫聲是哀苦之音,是受了委屈的兒女在親人面前的哭訴,也是無眠思婦的孤獨的紡紗聲,是閨中少女獨坐屏風前的淒涼嘆息。
下闋用敲打着燭滅後的窗子的夜雨聲,用搗衣棒與石砧撞擊的聲響,與蟋蟀聲錯雜交織,加濃鳴聲悽苦。“候館迎秋”、“離宮吊月”,既是指蟋蟀經常出沒的地方,又是比喻其叫聲如同旅舍中的遊子,離宮中的宮女的悲嘆。豳詩略略點題,忽以兒女笑聲旁襯一筆,末再以譜入樂曲“聲聲更苦”,拍合“愁賦”。全詞寫蟋蟀悲鳴,廣泛觸發人間哀思。舉凡騷人失意、思婦念遠、遷客懷鄉、乃至帝王蒙塵,如許憾恨,無不借秋蟲宣發。則秋蟲之鳴,實乃時代哀音。

佳句

  • 西窗又吹暗雨。爲誰頻斷續,相和砧杵?
  • 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
  • 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翻譯

詩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賦》,接着又聽到一陣悽切的私語聲,原來是蟋蟀在叫。露水打溼了門上的銅環,青苔侵入了井邊的石板,這些地方都曾聽到過它的叫聲。哀怨的聲音好像是在傾訴着什麼,正當思婦失眠,起來尋找機杼,想織錦書寄給遠方的時候。在列着畫有青山的曲折屏風的閨房裏,夜氣涼透,孤居獨宿,那是怎麼樣的心情啊!
黑暗中西窗外又颳起了風雨,爲什麼這蟲聲老是應和着砧杵聲,斷斷續續地響個不停呢?它在旅舍裏迎接寒秋,在離宮中憑弔冷月,該是另有許多傷心的事罷!《詩經·豳風》中的《七月》篇曾描寫過它,那些詩句像是率意而爲之的。可笑的是世上那些無知小兒女,他們蹲在籬笆旁,興高采烈地喊叫着:快拿燈來,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將此蟲聲譜成琴曲,一聲聲地彈奏出來,聽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評價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爲入妙。
張炎《詞源·卷下·制曲》:作慢詞,看是甚題目,先擇曲名,然後命意,命意既了,思量頭如何起,尾如何結,方始選韻而後述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詞雲:“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於過片則雲:“西窗又吹暗雨。”則曲之意脈不斷矣。
鄭文焯批《負暄雜錄》:“鬥蛩之戲,始於天寶間,長安富人鏤象牙爲籠而蓄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喙。”此敘所記“好事者”云云,可知其習尚,至宋宣、政間,殆有甚於唐之天寶時矣。功父《滿庭芳》詞詠促織兒,清雋幽美,實擅詞家能事,有“觀止”之嘆。白石別構一格,下闋託寄遙深,亦足千古已!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