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新五代史 · 伶官傳序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爲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爲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詩集

註解

伶(líng)官:宮廷中的樂官和授有官職的演戲藝人。
原:推究,考查。
莊宗:即後唐莊宗李存勖,李克用長子,繼父爲晉王,又於後樑龍德三年稱帝,國號唐。同年滅後梁。同光四年,在兵變中被殺,在位僅三年。
晉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長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後封晉王。
矢:箭。
梁:後梁太祖朱溫,原是黃巢部將,叛變歸唐,後封爲梁王。
燕王:指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其子劉守光,後被朱溫封爲燕王。此處稱劉仁恭爲燕王,是籠統說法
契丹:宋時北方的一個部族。
與:連詞“和”。
其:語氣副詞,表示命令或祈求。
乃:你的。
廟:指宗廟,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處專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廟」。
從事:原指州郡長官的僚屬,這裏泛指一般幕僚隨從。少牢:用一豬一羊祭祀。
納之:把箭放好。
系:捆綁。
組:繩索。
函:木匣。此處用作動詞,盛以木匣。
先王:指晉王李克用。
仇讎(chóu):仇敵。
一夫:指莊宗同光四年發動貝州兵變的軍士皇甫暉。
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一作“未見賊而士卒離散”。
誓天斷髮:截髮置地,向天發誓。
豈:難道。
歟(yú):表疑問的語氣助詞。
抑:錶轉折的連詞,相當於「或者」、「還是」。
本:考究。
跡:事蹟,道理。
《書》:《尚書》。
逸(yì)豫:安逸舒適。
忘:亡的通假。
舉:全、所有。
忽微:形容細小之事。忽是寸的十萬分之一,微是寸的百萬分之一。
溺:溺愛,對人或事物愛好過分。
也哉:語氣詞連用,表示反詰語氣。

簡介

《五代史伶官傳序》選自歐陽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傳》,是一篇史論。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後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於「人事」,藉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慾。文章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決定於人事。然後便從「人事」下筆,敘述莊宗由盛轉衰、驟興驟亡的過程,以史實具體論證主旨。具體寫法上,採用先揚後抑和對比論證的方法,先極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再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興與亡、盛與衰前後對照,強烈感人,最後再輔以《尚書》古訓,更增強了文章說服力。全文緊扣「盛衰」二字,夾敘夾議,史論結合,筆帶感慨,語調頓挫多姿,感染力很強,成爲歷來傳誦的佳作。

佳句

  •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翻譯

啊!國家的興盛與衰敗的道理,雖說是天意,難道不是人爲的緣故嗎?探究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傳言晉王李克用臨死時,曾把三支箭交給莊宗,並對他說:「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與我結爲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歸附於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給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心願。」莊宗收下箭藏在宗廟裏,此後打仗時,就派官員以少牢之禮祭祀於宗廟,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錦緞織的袋子裏,揹着它衝殺在前,等打了勝仗,又把箭放回宗廟。
當莊宗用繩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裝放着梁王君臣的頭顱,進宗廟,把箭交還先王,稟告報仇成功的消息的時候,他意氣之盛,可以說是豪壯啊!等仇敵已滅,天下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叛亂的人四方響應,莊宗慌張東逃,還沒等見到敵人,官兵們就離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裏是好,以至於剪斷頭髮,對天發誓,眼淚沾溼了衣裳,這又是多麼衰敗啊!難道真是得天下難而失天下易嗎!還是推究他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都在於人爲的緣故呢?
《尚書》說:「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好處。」憂患與勤勞可以使國家興盛,貪圖安逸享樂可喪失性命,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當莊宗氣勢旺盛時,天下所有豪傑無人能同他對抗,等到衰敗時,幾十個伶人就可使他命喪國亡,爲天下人所恥笑。可見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的,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難道僅僅是伶人的事嗎?於是作《伶官傳》。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