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賀新郎 ·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絃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詩集

註解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爲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爲準。雙調,一百十六字,上闋五十七字,下闋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悽鬱,貴能各適物宜耳。
辛幼安:辛棄疾,字幼安,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末,辛寄《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與陳同甫,因作此詞相和。
和見懷韻:酬和(你)懷想(我而寫的詞作的)原韻。
憑誰說:向誰訴說。
神奇臭腐:《莊子·知北遊》:「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臭腐復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言天下之事變化甚多。
夏裘冬葛:《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shà),夏日之裘,無用於己。」本指冬日穿葛衣、用扇子,夏日寄裘皮,是與時不宜。此喻世事顛倒。箑,扇。
「猶未燥,當時生髮」句:陳同甫《中興論》雲:「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謝,生長於戎,豈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爲我自生髮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爲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復失之。」生髮,即胎毛。生髮未燥即胎毛未乾,指嬰兒時。
二十五絃:用烏孫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議和。《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爲二十五絃。」應上闋末句之「漢宮瑟」。烏孫公主與王昭君之和親,均以琵琶曲表哀怨,故此處之瑟實指琵琶。
月:以月喻地。
樹猶如此:《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爲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演然流淚。」《皮樹蔓·枯樹賦》作「樹猶如此」。
妍皮癡骨:《晉書·卷一百二十八·慕容超載記》:「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爲姚氏所錄,乃陽(佯)狂行乞。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雲:「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由是得去來無禁。」此處指己纔不爲人識,遭鄙棄而被埋沒。妍皮,謂俊美之外貌;癡骨,謂愚笨之內心。
伯牙弦絕:《呂氏春秋·本味》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知其志在太山、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此處是將辛稼軒引爲知音。
九轉:《抱朴子·金丹》:「一轉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轉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轉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簡介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是南宋詞人陳同甫答辛稼軒《賀新郎·把酒長亭說》所作。這首詞先論天下大事,雪恥無望,令人痛憤;再表達希望志同道合的二人今後互相鼓勵,奮鬥到底的共勉。

佳句

  • 二十五絃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
  • 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

翻譯

年華老去我能向誰訴說?看了多少世事變幻,是非顛倒!那時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無幾,年青人已不知復仇雪恥。如今在世的,當年都是乳臭未乾的嬰兒!宋金議和有着多少的悔恨,世間哪有南北政權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樂,琵琶聲聲悲。
樹也已經長得這麼大了,怎堪離別。只有你(辛稼軒),與我有許多相同的見解。我們天各一方,但只要雙方不變初衷,則無須多問掛念。希望不會缺少知音。煉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點鐵成金。龍虎丹煉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