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詩集

註解

畫堂春:最初見《淮海居士長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山谷琴趣外篇》於兩結句各添一字。
水平池:池塘水滿,水面與塘邊持平。
弄晴:展現晴天。霏霏:雨雪密也。《詩·小雅·采薇》有“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亦狀雲氣之盛。《楚辭·九嘆·遠逝》有“雲霏霏而隕集”。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杏園:園林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大雁塔南。杏園是唐時著名園林,在曲江池西南,爲新進士遊宴之地。《秦中歲時記》:“進士杏花園初會謂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爲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則二使皆有罰。”此處以杏園借指北宋汴京之瓊林苑,楊侃《皇畿賦》:“彼池之南,有苑何大。既瓊林而是名,亦玉輦而是待。其或折桂天庭,花開鳳城,則必有聞喜之新宴,掩杏園之舊名。”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這裏形容暮春花事將盡的景象。杏園憔悴,用杜牧《杏園》詩:“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故知此詞寫落第心情。
手捻花枝:古人以爲表示愁苦無聊之動作。
“放花”二句:明沈際飛評日:“此恨亦知不得。”因抒落第之恨,事關政治,故云“知不得”。

簡介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秦觀應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這首詞就是他落第後所寫的傷春之作。上片寫殘春之景,暗寓情懷。起拍二句以“落紅”、“小雨霏霏”烘托出迷惘、傷感的意緒,繼之以“憔悴”、“無奈”點明心事,由隱而顯,由景而情,層次分明。下片以抒情爲主。過拍“柳外畫樓獨上”二句以行爲描寫來傳達孤寂、落寞的情懷,“手捻花枝”四字尤其傳神。“放花無語對斜暉”二句,一實一虛,將該詞的詞眼“恨”字徐徐推出,妙造天然。

佳句

  •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翻譯

落花鋪滿了園中小徑,春水溢滿了池塘。細雨霏霏,時停時下,乍晴乍陰,杏園裏春殘花謝只有杜鵑鳥的聲聲哀啼,好像在無可奈何地慨嘆春天已經歸去了。
楊柳那邊,她獨自登上了畫樓,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欄杆上。對着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無語,扔掉了手中的花兒,抬頭靜靜地凝望着斜陽,她這滿心的對春光的一往情深,對美好年華的無限眷戀之情,又有誰能知曉呢?

評價

《草堂詩餘雋》卷四評語云:“寫出閨怨,真情俱在,末語迫真。”
《填詞雜說》雲:“填詞結句,或以動盪見奇,或以迷離稱雋,著一實語,敗矣。……秦少游‘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深得此法。”
《蓼園詞選》雲:“按一篇主意只是時已過而世少知己耳,說來自娟秀無匹。末二句尤爲切摯。花之香,比君子德之芳也,所以捻者以此,所以無語而對斜暉者以此。既無人知,惟自愛自解而已。語意含蓄,清氣遠出。”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