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臨江仙 · 鬥草階前初見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裏路,飛雨落花中。
                

詩集

註解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原曲多用於詠水仙,故名。
鬥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遊戲。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鬥草。
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爲“七巧節”。
“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羅裙,裙溼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於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雲:“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行雲:這裏用“巫山雲雨”的典故。這裏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飛雨:微雨。

簡介

宋代鬥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鬥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鬥草活動。
這首相思詞寫男子與相愛的女子在“鬥草”時節初識又於“七巧”節重逢,離別後引起無限相思,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曾經愛過的女子的深深懷念。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鬥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鬥草遊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鬥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雲,不知去向了。

評價

毛晉:字字娉娉嫋嫋如挽嬙(王嬙)施(西施)之袂。
劉逸生:詞人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重逢,至於錦屏前的相敘,他更接近了,但詞人卻沒有正面寫,只是通過“錦屏空”來透露,這樣寫就更耐人尋味,更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夢中相尋路上的“飛雨落花”,這一句寫得也很含蓄,不僅給夢境以迷濛的色彩,而且含蓄地暗示出女子的遭遇和夢中的難尋,同時還透露出小晏無可奈何的情懷,抒發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哀愁。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