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詩集

註解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清露:清純的露水。飲清露:古人認爲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發出。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
藉(jiè):憑藉、依賴。

簡介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託物寓意的詩。作者託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佳句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翻譯

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羣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評價

明人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與駱丞“清畏人知”語,各善言蟬之德。譚雲:於清物當說得如此。
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命意自高。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清人李鍈《詩法易簡錄》:詠物詩固須確切此物,尤貴遺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託之處,方得詩人風旨。此詩三、四品地甚高,隱然自寫懷抱。
清人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末二句,佔地步。
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三百篇》比興爲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