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和劉柴桑

山澤久見招,胡事乃躊躇?
直爲親舊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懷,挈杖還西廬。
荒塗無歸人,時時見廢墟。
茅茨己就治,新疇復應畲。
穀風轉悽薄,春醪解飢劬。
弱女雖非男,慰情良勝無。
棲棲世中事,歲月共相疏。
耕織稱其用,過此奚所須。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和(hè):以詩歌酬答,並依照別人的詩歌的題材和體裁而作。《列子·周穆王》:“西王母爲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
劉柴桑:據《蓮社高賢傳》,真名爲劉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漢楚元王劉交之後。初任某官府參軍,太元中期至隆安初年曆任荊州宜昌縣令、江州柴桑縣令。入宋後隱居不仕,人又稱之劉遺民。元康《肇論疏》說“自謂是國家遺棄之民,故改名遺民”。與陶淵明、周續之合稱“潯陽三隱”。著有《玄譜》一卷,《劉程之集》五卷。因爲劉曾作柴桑縣令,故詩人稱其爲劉柴桑。
山澤:山林湖澤,泛指原野山丘河湖。此處代指陶淵明自己隱居的廬山之麓的鄉村和大自然裏,是相對於高峻幽險的廬山而言的。
見:表示被動,相當於“被”。
招:呼喚;邀請。
“山澤久見招”句:我辭官隱居在鄉村,很久以來,就被劉遺民邀請到廬山去,和他一起在那高山上隱居。
胡:何,爲什麼。《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乃:竟,竟然。
躊躇(chóu chú):猶豫不決,停留,徘徊不前。
直:只、僅僅。《孟子·梁惠王上》:“不可,直不百步耳。”
故:因此、所以;表示因果關係。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夫秦無道,故沛公得至此。”
索居:獨居於一地,孤獨地散居。《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東漢鄭玄注:“羣,謂同門朋友也;索,猶散也。”陶淵明《祭程氏妹文》:“兄弟索居,乖隔楚越。”
良辰:美好的時光。辰,時光、日子。三國魏阮籍《詠懷·其九》:“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
奇:珍奇、稀奇。西漢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傳》:“此奇貨可居。”這裏是不尋常的意思。
挈(qiè)杖:持杖,拄杖。挈,提起。
西廬:指作者在柴桑縣西部的舊居,具體地點難以考證。
塗:同“途”,道路。
茨(cí):用蘆葦、茅草蓋的屋頂。《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採椽不斫。”
茅茨:茅屋。《詩經·小雅·甫田》:“如茨如梁。”東漢鄭玄注:茨,屋蓋也。”
已就治:已經修補整理好。就,成。
新疇(chóu):新開墾的田地。疇,已耕作的田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疇,耕治之田也。象耕屈之形。”
畲(yú):第三年治理新墾的田地。《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苗(zī),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畲。”
穀風:指東風。《爾雅·釋天》:“東風謂之穀風。”
悽薄:猶“悽緊”,寒涼,寒意逼人的意思。戰國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現代古直《陶靖節詩箋註定本》:“穀風宜和,而反寒,故曰‘轉悽薄’。”
醪(láo):濁酒。
飢劬(qú):飢渴勞苦。劬,勞累。
弱女:古代習俗,生女後即釀酒,並將此酒埋藏在山坡,等到其出嫁時再取出飲用。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南人有女數歲,即大釀酒……女將嫁,乃發陂取酒以供賓客,謂之女酒”。此處爲比喻薄酒。一說此詩中的“弱女”乃陶淵明之女。
男:喻醇酒。
棲(qī)棲:忙碌不安貌。《詩經·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朱熹集傳》注“棲棲,猶皇皇不安之貌。”東晉葛洪《抱朴子·正郭》:“而乃自西徂東,席不暇溫,欲慕孔墨棲棲之事。”
共相疏:謂詩人己與“世中事”相互疏遠。疏,疏遠、不親近。《韓非子·五蠹(dù)》:“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心異也。”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疏屈平而信上夫大夫,令嚴子蘭。”
稱(chèn):符合、相當。《韓非子·王蠹》:“薄罰不爲慈,誅嚴不爲戾,稱俗而行也。”
奚:何,疑問詞。
去去:不斷消逝,指時間遷移。
百年外:指死後。
翳(yì)如:湮滅無聞的樣子。翳,隱藏、藏匿;如,好像、如同。

簡介

《和劉柴桑》是晉宋之際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詩人自述往事以博得好友之精神共契。從陶淵明人生軌跡與思想來考察,此詩爲陶淵明對好友劉程之哭訴衷腸之言。結構上,全詩可分爲兩段。“山澤久見招”至“新耕復應畲”爲第一部分,解釋爲何不與友人結伴,獨身隱居的理由。“穀風轉悽薄”以下是第二段,詩人對友人進行安慰和勸勉。詩歌語言樸素,平白如話,娓娓道來,親切感人,給人一種情真意切,平易隨和之感。

佳句

  • 荒途無歸人,時時見廢墟。
  • 耕織稱其用,過此奚所須。

翻譯

久已招我隱廬山,爲何猶豫仍不前?
只是爲我親友故,不忍離羣心掛牽。
良辰美景入胸懷,持杖返回西廬間。
沿途荒蕪甚淒涼,處處廢墟無人煙。
簡陋茅屋已修耷,還需治理新墾田。
東風寒意漸逼人,春酒解飢消疲倦。
薄酒雖不比佳釀、總勝無酒使心安。
世間之事多忙碌,我久與之相疏遠。
耕田織布足自給,除此別無他心願。
人生百歲終將逝,身毀名滅皆空然。

評價

《箋註陶淵明集·卷三》引元人李公煥:趙泉山曰:“穀風轉悽薄”四句,雖出於一時諧謔,亦可謂巧於處窮矣。以弱女喻酒之醨薄,飢則濡枯腸,寒則若挾纊,曲盡貧士嗜酒之常態。
近人龔望《陶淵明集評議》:“弱女非男”,喻酒之薄也,可謂奇。東坡先生“薄薄酒”之篇,蓋學此詩者乎!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