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庚戌(gēng xū)歲:指晉安帝義熙六年(公元410年)。庚戌是天干地支序列的第四十七位。 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西田指園田居西邊的田地。舊曆九月中收稻,應是晚稻。”故“早稻”應作“旱稻”,“早”字當爲“旱”之形誤。 有道:有常理。 固:本、原。 端:始、首。 孰(shú):何。 是:此,指衣食。 營:經營。 以:憑。 自安:自得安樂。 開春:春天開始;進入春天。 常業:日常事務,這裏指農耕。 歲功:一年農事的收穫。 聊可觀:勉強可觀。聊,勉強。 肆(sì)微勤:微施勤勞。肆,操作。 日入:日落。語出《擊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耒(lěi):耒耜,即農具。一作“禾”,指稻子。 饒:多。 霜露: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 風氣:氣候。 先寒:早寒,冷得早。 弗:不。 此難:這種艱難,指耕作。 四體:四肢。《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庶(shù):庶幾、大體上。 異患:想不到的禍患。 幹:犯。 盥濯(guàn zhuó):洗滌。 襟(jīn)顏:胸襟和麪顏。 沮溺(jǔ nì):即長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隱者(見《論語·微子》)。借指避世隱士。 乃相關:乃相符合。 長如此:長期這樣。 躬耕:親身從事農業生產。
簡介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在歸隱田園時期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從對務農的認識開端,再總提歲功,點出秋獲,接着寫農作的辛苦,再轉寫避祿就耕的樂之所在,最後表示志耕不渝。全詩夾敘夾議,語言平淡而意蘊深遠,通過對收稻感受的抒寫,表現了作者的躬耕情懷,是頗能體現陶淵明的歸隱思想與躬耕實踐的典型詩篇。
佳句
-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幹。
翻譯
人生歸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誰能棄此不經營,便可求得自心安? 初春開始做農務,一年收成尚可觀。 清晨下地去幹活,日落背稻把家還。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節未到已先寒。 農民勞作豈不苦?無法推脫此艱難。 身體確實很疲倦,幸無災禍來糾纏。 洗滌歇息房檐下,飲酒開心帶笑顏。 長沮桀溺隱耕志,千年與我息相關。 但願能得長如此,躬耕田畝自心甘。
評價
清代詩人、文學評論家沈德潛《古詩源·卷九》:《移居詩》曰:“衣食終須紀,力耕不吾欺”,此雲“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又云“貧居依稼穡”,自勉勉人,每在耕稼,陶公異於晉人如此。 清代文學家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卷三》:陶公詩多轉勢,或數句一轉,或一句一轉,所以爲佳。餘最愛“田家豈不苦”四句,逐句作轉。其他推類求之,靡篇不有。此蕭統所謂“抑揚爽朗,莫之與京”也。 現代文物收藏鑑賞家、天津佛教協會原名譽會長龔望《陶淵明集評議》:觀此詩知靖節既休居,惟躬耕自資,故蕭德施曰:“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爲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