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論語 · 泰伯篇 · 第五章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詩集

註解

校(jiào):同“較”,計較。
吾友:我的朋友。舊註上一般都認爲這裏指顏淵。
犯而不校:犯者,人以非禮犯我。校,計較義。然人必先立乎無過之地,不得罪於人,人以非禮相加,方說是犯,始可言校。若先以非禮加人,人以非禮答我,此不爲犯,亦無所謂不校矣。
吾友:舊說:吾友指顏子。其心惟知義理之無窮,不見物我之有問,故能爾。孟子橫逆之來章可參讀。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翻譯

曾子說:“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從前我的朋友就這樣做過了。”
【另一譯法】
曾子說:“有能力卻向無能力的人請教;知識豐富卻向知識缺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像沒學問一樣,滿腹知識像空無所有一樣;縱被無理欺侮,也不去計較。從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這樣做過。”
歷來的註釋家都認爲曾參的這位朋友是顏回。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