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爲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以此誇能。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詩集
註解
浙江:就是錢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湧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裏兩邊的山對峙着。 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 玉城雪嶺: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白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着天。 沃日(wòrì):衝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衝蕩。 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繫腰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裏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湧起來,成爲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着,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歲,年。京尹,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戰船。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 乘騎(chéng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略不相睹:彼此一點也看不見。睹,看。 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 一舸無跡(yìgěwújì):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 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 逝:去,往。 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擅於泅水的吳地健兒。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因春秋時爲吳國之地,故稱。善,善於。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譯)。 披髮文(wén)身:披散着頭髮,身上畫着花紋。文,動詞,畫着文彩。 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飾。 鯨波萬仞(rèn):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湧,所以稱巨浪爲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騰身百變:翻騰着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江干(gān):江岸。 珠翠羅綺(qǐ)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 倍穹(qióng):(價錢)加倍的高。穹,動詞,高;倍,形容詞,指很多倍。 而僦(jiù)賃(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錶轉折。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爲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 雖席地不容間也: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許,使。間(jiān)空間。雖,即使。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 一詞多義 方: 方其遠出海門【當……時】 方出神【正】 方七百里【面積】 觀: 觀潮【觀看(動詞)】 天下之偉觀也【景象(名詞)】 僅: 僅有“敵船”爲火所焚【只】 僅如銀線【幾乎,將近。】 爲: “敵船”爲火所焚【被】 海湧銀爲郭【成爲】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算是】 以: 以此誇能【憑藉】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和時間詞等連用,表示時間。(助詞)】 勢: 勢極雄豪【氣勢】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陣勢】 能: 以此誇能【本領】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能夠】 而: 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連詞,表修飾】 而旗尾略不沾溼【連詞,錶轉折】 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閒也【連詞,錶轉折】 詞類活用 ①天下之偉觀也(觀:動詞作名詞,景觀,景象) ②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盡:形容詞作動詞,窮盡。) ③皆披髮文身。(文,名詞作動詞,畫着紋身;刺着花紋。) 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標:名詞作動詞,樹立,舉) ⑤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穹:形容詞作動詞,高過) ⑥.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際:名詞作動詞,接近、連接) 古今異義 ①方其遠出海門(方古義:當……時。今義:方形等) ②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際古義:接近、連接。今義:邊際) ③吞天沃日(沃古義:用水淋洗。今義:肥沃) 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奔騰古義:兩個詞,意爲疾駛和騰起。今義:跳躍着奔跑) ⑤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標槍古義:舉槍。今義:一種體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古義:人和物。今義:特指人) ⑦皆披髮文身(文古義:畫花紋。今義:文字、文章等) ⑧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尹古義:名詞,長官,官名。今義:一般作姓氏) ⑨江干上下十餘里間(上下古義: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區域,名詞。今義:用來表示大約數目) ⑩海湧銀爲郭(郭古義:城牆。今義:指姓氏。) 句式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判斷句) ②方其遠出海門(省略句) ③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省略句) 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倒裝句) ⑤僅有“敵船”爲火所焚(被動句) ⑥出沒於鯨波萬仞中(倒裝句) ⑦震撼激射(省略句) ⑧吳兒善泅(倒裝句,也可爲“善泅吳兒”)
簡介
本篇選自《武林舊事》卷三。《武林舊事》一書系周密於宋亡之後所寫,內容主要追記南宋歲時風俗、市井瑣細,兼及遊觀之盛、娛樂之資,相當詳備細緻;而滲透於其中的,又是一種“惻惻興亡”的盛衰感慨。 本篇主要描繪“錢塘觀潮”的盛況。對此,另外幾部杭州的風俗志(《都域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和《夢粱錄》)都先已有過記述,不過都遠不如此文生動形象。全文可分四層: 第一層寫潮來之狀。它用動態的“鏡頭攝像法”描寫了初來之狀(“僅如銀線”)、既來之狀(“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又配之以“音響效果”(“大聲如雷霆”),收到了文字儘管簡約而令人視聽不暇應接的藝術功效。 第二層寫教閱水軍的場面。其中的“場景”又多次轉換:先是“艨艟數百,分列兩岸”和乘騎弄旗、舞刀弄槍於水面的雄偉場面;接着寫兩軍(假設的軍事演習)交戰、硝煙瀰漫的場面,最後寫煙消波靜、“敵船”匿跡的場面。使人如同親眼目睹這一番水戰那樣,感到十分真切。 第三層寫“弄潮兒”的競技,他們披髮文身,手持大旗,爭相逆潮而上;雖於鯨波萬頃之中,卻能不溼旗尾!讀後使人爲之咋舌鼓掌。 第四層寫杭州市民和皇室的觀潮情景,其中突出描寫了杭州城的豪奢:請看,江岸十餘里間,觸處珠翠羅綺;而皇帝在“天開圖畫臺”上觀潮,遠望去簡直就像是在神仙台上那般。讀到這裏,雖然文字嘎然而止,但作者在提筆追憶往事時的那種“時移物換,憂患飄零,追想昔遊,殆如夢寐”的興亡盛衰之感,卻又“言在紙外”地悄然升起矣。 總觀全篇,儘管篇幅不長,而場面熱鬧、內容豐富,這大大得力於作者善於剪裁、善於描繪的文字功力。首先,它剪裁得當,敘寫井然,給人以場面多變而層次井然的印象,其次,它語言簡練,卻又描繪細緻,又給人以“尺幅之中層千里之勢”的藝術享受。應該感謝周密,他給我們留下了這幅13世紀南宋優美的杭城風俗圖畫。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錢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偉的景觀。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壯觀的。當潮水遠遠地從錢塘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看)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越來越近,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湧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射,吞沒天空,衝蕩太陽,氣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湧銀爲郭,江橫玉繫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幾百艘戰船分列兩岸;不久水軍的戰船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安穩。忽然黃色的煙霧從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只聽得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像山崩塌一樣。(等到)煙霧消散,水波平靜,就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燒燬的“敵船”,隨波而去。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着頭髮,身上畫着文彩,手裏拿着十幅大彩旗,爭先恐後,鼓足勇氣,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忽隱忽現,翻騰着身子變換各種姿態,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溼,憑藉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滿眼都是穿着華麗的服飾的觀衆,車馬堵塞道路,喫喝等各種物品(的價錢)比平時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