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詩集
註解
侍:侍奉,本指侍立於尊者之旁; 侍坐:此處指執弟子之禮,侍奉老師而坐。 以吾一日長乎爾:以,因爲;長,年長。 毋吾以也:吾,作“以”的賓語,在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以,同“已”,是“止”的意思。一說這裏的“以”是動詞,是“用”的意思。 居則曰:居,閒居,指平日在家的時候。則,就 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無定代詞,有人 則:連詞,那麼,就 何以:用什麼(去實現自己的抱負)。以,動詞,做。 率爾: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爾,相當於“然” 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後期,是中等國家 乘:兵車。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稱一乘 攝乎大國之間:攝,夾。乎:於,在。 加之以師旅: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師旅,軍隊,此特指侵略的軍隊 因之以饑饉:接連下來(國內)又有饑荒。因,接續。饑饉,饑荒 比及:等到。 且:連詞,並且。 方:道,義方指是非準則。 哂(shěn):微笑,這裏略帶譏諷。 方:見方,縱橫。 如:連詞,表選擇,或者; 足:使……富足。 如:連詞,表提起另一話題,作“至於”講, 其:那。 以:把。後邊省賓語“之”。 俟:等待。 能:動詞,能做到。 焉:這裏作指示代詞兼語氣詞,指代下文“小相”這種工作。 如:連詞,或者。 會:諸侯之間的盟會。 同:諸侯共同朝見天子。 端:古代的一種禮服。 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裏都是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穿着禮服,戴着禮帽”; 願:願意; 相:在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人。 焉:兼詞,於是,在這些場合裏。 鼓:彈。 瑟:古樂器。 希:同“稀”,稀疏,這裏指鼓瑟的聲音已接近尾聲。 舍:放下。 作:立起來,站起身; 撰:才具,才能。 傷:妨害。 乎:語氣詞,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農曆三月。莫,通“暮”。既:副詞,已經。 冠:古時男子二十歲爲成年,束髮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幾個成人,幾個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虛數。 喟然:嘆息的樣子。 與:贊成。 後:動詞,後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爲什麼。 爲國以禮,其言不讓:要用禮來治理國家,可他說話卻不知道謙虛。以:介詞。靠,用。讓:禮讓,謙遜。 唯求則非邦也與:唯,難道。邦:國家,這是指國家大事。與,同“歟”,疑問語氣詞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暫無內容
翻譯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着。孔子說:“因爲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爲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你們)平日說:‘你們是不瞭解我的!’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千乘兵車的中等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衛國家的勇氣,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對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麼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見方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振興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推行了。" “公西華,你怎麼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麼,但願意學着做些東西。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願意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曾晳,你怎麼樣?” (曾晳)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爲政的才能不一樣。"孔子說:"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曾晳)說:“暮春時節(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穿上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水裏游泳,在舞雩臺上吹風,唱着歌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晳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後走。曾晳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晳)說:“您爲什麼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曾晳說):“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 (孔子說):“怎麼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的事)不是國家大事呢?” (曾晳說):“難道公西華講的不是諸侯的大事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公西華只能替諸侯做小相,那麼,誰又能給諸侯做大相呢?”
評價
暫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