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詩集

註解

火樹銀花:比喻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特指上元節的燈景。此句對後世影響甚大,如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有:“東風夜放花千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紅樓夢》十八回:“只見庭燎繞空,香雪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
星橋:星津橋,天津三橋之一,“洛水貫都,以像星漢”此處或以星津橋指代天津三橋。”東都洛陽,洛水從西面流經上陽宮南,流到皇城端門外,分爲三道,上各架橋,南爲星津橋,中爲天津橋,北爲黃道橋。開元年間,改修天津橋,星津橋毀,二橋合而爲一。
鐵鎖開:比喻京城開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這天取消宵禁,連接洛水南岸的裏坊區與洛北禁苑的天津橋、星津橋、黃道橋上的鐵鎖打開,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塵:暗中飛揚的塵土。
逐人來:追隨人流而來。
遊伎:歌女、舞女。一作“遊騎(jì)”
穠李:此處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豔若桃李。《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
落梅:曲調名。
金吾:原指儀仗隊或武器,此處指金吾衛,掌管京城戒備,禁人夜行的官名,漢代置。《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時,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嚴,對私自夜行者處以重罰。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計時器皿,即滴漏。

簡介

初唐時期,每年元宵節晚上,洛陽城裏都要大放花燈。該詩第一句寫燈,把燈比作“火樹”和“銀花”,表現出燈的輝煌。第二句寫觀燈的環境,既有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環境,即元宵佳節特許放寬禁區後市民可以信步漫遊所帶來的喜悅氛圍。第三四句總寫觀燈盛況,抒發騎馬逐月的歡樂情懷。第五六句細寫遊人盛景,歌舞妓們豔麗華美,雜於各色人之間,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觀燈之樂推向高潮。最後兩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來表達人們讓歡樂繼續下去的心願,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初唐繁榮,讓人感到興猶未盡,產生出強烈的藝術效果。

佳句

  •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翻譯

暫無內容

評價

《本事詩》:宰相蘇味道與張昌齡俱有名,暇日相遇,互相誇誚。昌齡曰:“某詩所以不及相公者,爲無‘銀花合’,故也。”蘇有《觀燈》詩曰:“火樹銀花合……”味道雲:“子詩雖無‘銀花合’,還有‘金銅釘’。”昌齡贈張昌宗詩曰:“昔日浮丘伯,今同丁令威。”遂相與拊掌大笑。
《瀛奎律髓》方回:味道武后時人,詩律已如此健快。古今元宵詩少,五言好者殆無出此篇矣。
《唐詩鏡》:纖濃恰中。
《姜齋詩話》:“火樹銀花合”,渾然一氣。
《唐詩成法》:此詩人傳誦已久,他作莫及者。元夜情景,包括已盡,筆致流動。天下游人,今古同情,結句遂成絕調。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先生曰:三、四故是爽筆。“穠李”“落梅”工切,便極見妍姿。結語得“金”、“玉”字小對,彌足增致;他處金玉纁黃、藻麗堆垛者,又復無致。此所須辨矣。
《瀛奎律髓匯評》:馮舒:真正盛唐。《品彙》所分,謬也。紀昀:三、四自然有味,確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處。夜遊得神處尤在出句,出句得神處尤在“暗”字。許印芳:八句皆對,唐律多如此。
此詩對仗工穩,前後照應,結構緊密,可稱得上初唐五律的典範。作品以其常讀常新的藝術魅力昭示着後世詩人,促進了五言律詩的成熟。“火樹銀花”一詞亦成爲描寫節日之夜的特用成語。歷代詩評家對此詩多有讚賞。清代學者紀昀認爲該詩“三四句自然有味,確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處。夜遊得神處尤在出句,出句得神處尤在‘暗’字”(《瀛奎律髓匯評》卷十六)。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