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故洛城:一作“登洛陽故城”。 黍:糜子。子實去皮後爲黃米。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餅。 離離:莊稼一行行排列的樣子。 禾黍(shǔ)離離:從《詩經·王風·黍離》篇開首的“彼黍離離”一句脫化而來。原詩按傳統解說,寫周王室東遷後故都的傾覆,藉以寄託亡國的哀思。這裏加以化用,也暗含對過去王朝興滅更替的追思。 蒿(hāo):一種野草,此處泛指野草。 勞:辛勞。 市朝:爭名奪利的場所。 山勢:指北山。 堞(dié):城上小牆,即女牆。 壕(háo):城下小池。 緱(gōu)嶺:即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東南。多指修道成仙之處。唐·崔湜《寄天台司馬先生》詩:“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登仙子:指王子喬。 笙(shēng):一種樂器。 碧桃:原指傳說中西王母給漢武帝的仙桃。此指傳說中仙人喫的仙果。
簡介
《故洛城》是唐代詩人許渾所寫的一首七律。此詩首聯描寫登上洛陽城的所見所聞,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表現,點出詩題的“故”字;頷聯通過寫洛陽城古今的變化和人世的變遷,揭示富貴不能長久、權勢不能永存的歷史規律;頸聯中詩人的視線又轉回眼前,描寫暮色籠罩下的洛陽城;尾聯詩人用神話傳說表達對世事滄桑的無奈,並進行追古傷今的理性思考。全詩寫得含蓄而深沉,運思開闊,語言富有表現力,但情調感傷,意境蒼涼,文辭精緻而骨力卑弱。
佳句
- 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翻譯
禾黍成行地上半是野蒿,古人修此城哪顧上辛勞。 洛水東去街市隨之改變,邙山北來殘存宮殿高高。 暮雲中寒鴉鼓譟落牆上,寒雨下大雁迷途躲空壕。 可惜緱嶺成仙的太子晉,還在吹笙醉心於碧仙桃。
評價
《桐江詩話》:許渾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國初士人云“許渾千首溼”是也,謂如《洛中懷古》詩云:“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若其他詩無“水”字,則此句券無愧於作者。 《唐詩品彙·七律敘目》:元和後律體屢變,其問有卓然成家者,皆自鳴所長,若……用晦之《凌歊臺》、《洛陽城》、《驪山》、《金陵》諸篇,與乎蘊靈之《氏洲》、《咸陽》、《鄴都》等作,其今古廢興,山河陳跡、淒涼感慨之意,讀之可爲一唱而三嘆矣。三子(按另一爲李商隱)者雖不足以鳴乎大雅之音,亦變風之得其正者矣。 《批點唐音》:此篇無大疵病,只是粗淺硬,不優遊、不知者以爲雄健。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若雲昔人城此,豈知今日?其辭便大徑露。今只雲“豈知勞”,彼唯不知今日,故不自以爲勞也。便得無數含咀不盡:哭昔人亦有,笑昔人亦有;吊昔人亦有,戒後人亦有。三四便承“城此”“此”字,水聲山勢,是登者瞪目的睹。市朝宮殿,是登者冥心所會。虛實離即之外,真是絕世妙文(首四句下)。上“市朝”、“宮殿”,俱從故城周遭虛寫。此“古堞”、“空壕”,方實寫故城也。“鴉噪”、“雁迷”,妙!將謂寫滿眼紛紛,卻正寫空無一人。七,“可憐”字,滿懷欲說仍住,卻反接一緱嶺仙人,曰“獨自吹笙”,絕世妙文,同餘子聽得臨摹乎(末四句下)! 《唐詩鼓吹箋註》:於極感慨中卻又寫得極豔麗、真絕妙文章也。 《唐詩鼓吹評註》:鴉歸古堞,雁下空壕,此景淒涼,能忘傷感哉!此地唯緱山仙子,吹笙上登,至今千年後,猶自食碧桃而醉,爲可樂也。人胡不思學仙哉! 《五朝詩善鳴集》:不落一實跡字面,結意更高。 《唐詩摘鈔》:起手劈空,托出“故”字……三四“市朝”曰“變”,卻是實有;“宮殿”曰“高”,卻是已無,市朝、宮殿是帶寫,五六復折人本題。七八不言人世之可哀,止言仙家之可樂,是謂妙於立言。不因人世短促,故羨仙家長生。不言羨,反言“憐”,是謂反言見意。晚唐七律結法之妙,獨“天子時清”及比二語。 《山滿樓箋註唐詩七律》:通首筋節,全在次句……先寫荒景,倒落此句,筆勢矯健。三承一言,自來天運,定有變遷;四承二言,若論地形,居然據勝:亦是一低一昂之筆,矯健之離。五六再寫目前荒涼之狀,與首句不同;首句是乍見,此二句是久而後見者也。一結忽然掉開,欲其長久不變,除非學道登仙。 《唐宋詩舉要》:用晦覽古之作,後人多病其落套。此作風格獨高,勝於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