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題注:一作《長安秋望》,一作《長安秋夕》。 悽清:指秋天到來後的那種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蕭索之意。清,一作「涼」。 拂曙:拂曉,天要亮還未亮的時候。 流:指移動。 漢家宮闕(què):指唐朝的宮殿。 動高秋:形容宮殿高聳,好像觸動高高的秋空。 殘星,天將亮時的星星。 雁橫塞:因爲是深秋,所以長空有飛越關塞的北雁經過。橫,渡、越過。塞,關塞。 長笛:古管樂器名,長一尺四寸。 紫豔:豔麗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澤。 籬:籬笆。 紅衣:指紅色蓮花的花瓣。 渚:水中小塊陸地。 鱸(lú)魚正美:西晉張翰,吳(治今江蘇蘇州)人。齊王司馬冏執政時,任爲大司馬東曹掾。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的蓴菜鱸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 南冠:楚冠。因爲楚國在南方,所以稱楚冠爲南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間之日:『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悅之,召而吊之。』後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戰俘。
簡介
這首詩通過詩人望中的所見,寫秋風中夜間長安景象,並寄離着詩人思鄉的深遠情懷。詩的前四句寫詩人秋曉遠望之所見與感受。頸聯寫景,烘托出秋日悽清的氣氛。末兩句寫歸思,通過「蓴鱸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發自己欲歸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佳句
-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 雲物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翻譯
拂曉的雲在悽清秋天遊動,樓臺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裏我只身倚樓中, 豔縈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忡。 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着囚徒把數充。
評價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杜紫微覽趙渭南卷,《早秋》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吟詠不已,因目爲「趙倚樓」。 明·廖文炳《唐詩鼓吹註解》:此在長安因感晚秋之景,而懷故園也。 明·陸時雍《唐詩鏡》:三四景色歷寂,意象自成。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列爲前虛後實體。此羈跡長安,因感晚秋之景而懷思故園不得歸以適志,而興留滯他鄉之恨也。次聯「雁」字,「人」字,詩眼,用拗字,此獨妙。承祐詩大抵清幽便捷,評者謂不減劉隨州。 明·許學夷《詩源辨體》:「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一聯,杜紫微賞詠不已,稱爲「趙倚樓」,惜下聯不稱。 清·金聖嘆《批選唐詩》:清聳。 清·金聖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通篇苦在一「空」字,可知? 清·錢朝《唐詩鼓吹箋註》:「雲物淒涼」,晚秋也;「漢家宮闕」,長安晚秋也:此皆倚樓人之所望也。三又接筆以「殘星幾點」寫「雁橫塞」,再寫晚秋;四即順筆以「長笛一聲人倚樓」作對。此真絕好章法,宜爲千古絕。 清·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韻用「樓」字,唐人多有佳句,此「樓」字更用得妙。……「雁」、「菊」、」蓮」、皆秋時之物;曰「幾點」、「一聲」、「半開」、「落盡」,皆寫淒涼;而又以「靜」字、「愁」字點破。「長笛」一句,寫淒涼更透露。 清·陸次雲《五朝詩善鳴集》:高華新燦,賞杜紫微稱美不置。 清·何焯《唐三體詩評》:第二萬鈞之力。「流」字起「動」字,蘊藉至此。 清·何焯《唐律偶評》:「動」字暗藏秋風起在內。直是社稷傾搖景象,不可顯指,半明半暗,深於詩教……「長笛」乃山陽之感也。五六「半開」、「落盡」言歸期已後,猶不知幾,豈有人執其手足耶?詩至此,安得不令杜紫微俯首! 清·胡以梅《唐詩貫珠》:調高氣暢。其靈活處,煉字得力。「流」字落想佳。 清·王謙《磧砂唐詩》:真有靈氣中涵、不可摸索之妙。何也?殘星幾點,天光欲曙矣;翔雁南飛,秋聲已慘,況值長笛風清,動人旅思之時乎?悄然生感,倚樓獨立,正覺難以爲情也,陶鑄成句,毫不道破,令人誦之,悠然遠引,所以延譽當年、流傳後世者,定精神與之俱在也(「殘星」二句)。 清·趙臣璦《山滿樓箋註唐人七言律》:此不得志而思歸之作也……三四「殘星」、「長笛」,見景實事,而以「雁橫塞」陪出「人倚樓」,自是興體。格高調響,杜紫微吟賞不已,稱之爲「趙倚樓」,有以也。夫五之「籬菊靜」,六之「渚蓮愁」,正所以雙逼起七之「鱸魚美」,皆遙想故園景物也……「空戴南冠」,一「空」字最苦,其所以欲歸,正在此。 清·黃叔燦《唐詩箋註》:此詩感秋思歸,爲達曙曉望,故有「漢家宮闕」之句……結言思歸不得,借「楚囚」以託之。 清·紀昀《瀛奎律髓匯評》:第二句點長安。以長安結。三四佳,餘亦平平。 清·曹錫彤《唐詩析類集訓》:首以淒涼作骨,末結所以淒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