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東門:洛陽城東面三門最北頭的門。
郭北:城北。洛陽城北的北邙山上,古多陵墓。
白楊、松柏:古代多在墓上種植白楊、松、柏等樹木,作爲標誌。
陳死人:久死的人。陳,久。
杳杳:幽暗貌。即:就,猶言“身臨”。長暮:長夜。這句是說,人死後葬入墳墓,就如同永遠處在黑夜裏。
潛寐:深眠。
寤(wù):醒。
浩浩:流貌。陰陽:古人以春夏爲陽,秋冬爲陰。這句是說歲月的推移,就像江河一樣浩浩東流,無窮無盡。
年命:猶言“壽命”。
忽:匆遽貌。寄:旅居。這兩句是說人的壽命短促。在道家經典中,這是個比喻,比喻生是暫時的,就像旅途反歸家鄉;而道是永恆的,就像自己家。道家認爲天地萬物不過是一氣之轉變,氣聚而生,氣散而死。故《屍子》引《老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同歸也。古者謂死人爲歸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歲往之亦速矣。”;列子說:“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莊子》說:“生死修短,豈能強求?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有的學者認爲這些是佛教的輪迴思想。實際上,這種說法旨在論證道家的生死齊一,屬於“齊物”思想,與《莊子·知北遊篇》所說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相似,道家生化說屬於純粹的萬物生化論,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
更:更迭。萬歲:猶言“自古”。這句是說自古至今,生死更迭,一代送走一代。
度:過也,猶言“超越”。這句是說聖賢也無法超越“生必有死”這一規律。
被:同“披”。這四句是說,服丹藥,求神仙,也沒法長生不死,還不如飲美酒,穿綢緞,圖個眼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