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註解
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帶的城市,泛指旅途經過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懷迂客》《夷陵夜泊》等詩。首二句感時,慨嘆春光易逝。 胡蝶夢:意即往事如夢。語出《莊子·內篇·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子規:一作「杜鵑」,其鳴聲悽切。上句寫思家,下句寫春夕。子規(即杜鵑)夜啼切「春夕」,與「家萬里」聯繫。 動:動輒、每每之意。 經:一作「多」。 絕:一作「別」。 唯:一作「移」。 滿鏡:一作「兩鬢」。 五湖:春秋時,范蠡佐越王勾踐成就霸業之後,辭宮,乘扁舟泛五湖而去。這兩句說:我現在還沒有歸去,我要歸去就可以歸去,故鄉的五湖風景是沒有人來和我爭奪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爲什麼還留滯他鄉呢?有自嘲意。
簡介
《春夕》是唐代詩人崔禮山旅居湘鄂時所作的羈旅詩。此詩用清麗的語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時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深婉感人,極富詩意,反映了詩人羈旅生涯中濃烈的苦悶情緒。全詩意象朦朧,意境深婉,格調沉鬱。 《全唐詩》此詩題下注:一本下有「旅懷」二字。
佳句
-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翻譯
水不停地流走,花兒不斷地凋零,這是多麼無情啊。正是這無情的時節,我送着最後一縷春風吹過了楚城。在睡夢中夢見了萬里之外的家鄉,醒來時正值夜裏三更時分,杜鵑在樹枝上淒厲地啼叫。家鄉的來信動輒幾年都收不到,春天萬物萌生,鏡中的我卻已是滿頭白髮了。我現在是因爲自己抱負未展而不願歸去,我要歸去時自然就歸去了,故鄉五湖的風景是沒有人來和我爭搶的。
評價
《輿地紀勝》:(渠州)衝相寺距州城四十里,乃定光佛道場。此詩故老相傳是唐崔塗僖宗時避亂至蜀所題。今墨跡無存。唯定光巖間有題雲:「前進士崔塗由此閒眺,翌日北歸。」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水流是水無情,花謝是花無情。何謂無情?明見客不得歸,而盡送春不少住,是以曰無情也。何人胸中無春怨,如此卻是怨得太無賴矣。三,是家,卻不是家,卻是夢;卻又不是夢,卻是牀上客。四,是月,卻不是月,卻是鵑;卻又不是鵑,卻是一夜淚。自來寫旅懷,更無有苦於此者矣(首四句下)!五、六,一「動」字,一「惟」字,直是路絕心窮,電無法處。七、八,卻於更無法處之中,忽然易窮則變,變出如此十四字來,真令人一時讀之,忽地通身跳脫也(末四句下)。 《唐詩摘鈔》:「水流花謝」,過楚城而去,人卻羈繫於此,寸步不能動移,然則有情之人何堪對此無情之物乎!妙在突然埋怨花水,而其所以怨之之故,則又輕輕只接第二句,不細讀不知其意,此旅懷之最警策者也。三四倒在後,有作法。連「蝴蝶夢」三熟字,卻帶好了五六參差對:以「春」對「年」、「鏡」對「書」。「滿鏡」有意,俗本作「兩鬢」,索然矣。 《唐三體詩評》:旅懷即惡,不意忽生對鏡驚歎,於情事最生動也。 《唐七律選》:此亦膾炙人口之句,但終近俗調,奈何(「蝴蝶夢中」二句下)! 《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此詩之妙處在一起一結。 《唐體膚詮》:情生景,景生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縈紆縹緲,使讀者神爲之移。劉、盧衣鉢,此時尚在。 《西圃詩說》:唐人句如「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人爭傳之。然一覽便盡,初看整秀,熟視無神氣,以其字露也。 《近體秋陽》:「移」字絕奇,然詮「華髮」卻有至理。題雖《春夕》,而詩成於旅次,至此突起責其不歸,開寤歸法。口頭語也,披千古理障,呼世人魘寐(「自是不歸」句下)。 《一瓢詩話》:崔禮山「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與「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同一妙理。 《唐詩箋註》:此春夕留滯楚中,感而有作也。 《網師園唐詩箋》:秀語麗詞,妙能傳出旅情。 《唐七律雋》:此聯(按指「蝴蝶夢中」一聯)如在人意中,而未有人說出,非是俗調,覺熟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