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詩集

暫無內容

註解

風流:指情高遠致。
八詠樓:在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原名元暢樓,宋太宗至道年間更名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爲萎州臨觀勝地。
南國:泛指中國南方。
十四州:宋兩浙路計轄二府十二州(平江、鎮江府,杭、越、湖、要、明、常、溫、臺、處、衢、嚴、秀州),泛稱十四州(見《宋史·地理志悅》)。

簡介

《題八詠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南渡後所做的一首詩。詩中李清照用典精準,借八詠樓、十四州兩個典故。除了對古人沈約和貫休進行歌頌,更是對割地賠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諷刺。

佳句

  •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翻譯

登上八詠樓遠望逸情,放下對國事的憂愁,把它留給後人。這裏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杜書瀛:李清照的《武陵春》詞和《題八詠樓》詩,不但寫作時間相近,而且寫作地點相同。我到金華開會,有幸登臨座落於該市東南隅的八詠樓。此樓乃南朝齊隆昌年間(公元五世紀末)東陽郡太守沈約(休文)所建,位於婺江北側,樓高數丈,屹立於石砌臺基之上,有石級百餘。……李清照當時己年過半百而孑然一身,國破家亡,生靈塗炭,江山破碎,物是人非,此情此景怎能不感慨萬千!其愁其苦,非一般人所能忍受。李清照在這種情境之中寫的詞和詩自然而然涉及到“愁”,而且於國於家於己,都是大苦、大悲、大愁。但是,請讀者諸君將這詞和這詩對照一下便可體味到,同是李清照一人,同在一個地點、一個時間,同樣是寫“愁”,其詞其詩卻很不相同:她的詞哀婉悽美,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炸錳舟,載不動許多愁”;而她的詩卻愁腸中充滿豪氣和壯闊,所謂“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洲”。這不能不說與兩篇作品分別屬於詞和詩的不同體裁樣式相關。
王延梯:此詩作於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卜居金華時。其中十四州引《全唐詩話》貫休詩:一劍霜寒十四州。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