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道德經(第三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無不治。
                

詩集

註解

上:一作「尚」,即崇尚、尊崇。
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貴:重視,珍貴。
貨:財物。
盜:竊取財物。
見(xian):通「現」,出現,顯露。此是顯示,炫耀的意思。
使民不亂:一作「使心不亂」、又作「使民心不亂」。
心:古人以爲心主思維,此指思想,頭腦。
虛其心:使他們心裏空虛,無思無慾。虛,空虛。
弱其志:使他們減弱志氣。削弱他們競爭的意圖。
敢:進取。
弗爲:同「無爲」。
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無不治。」句:一作「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又作「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爲。」

簡介

暫無內容

佳句

  •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翻譯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爲造事。聖人按照「無爲」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下就不會不太平了。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