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搜索內容,並按回車鍵開始搜索...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爲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詩集

註解

飲馬長城窟行:樂府舊題,原辭已不傳,此詩與舊題沒有關係。
綿綿:這裏義含雙關,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徵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
遠道:遠行。
宿昔:一作“夙昔”,昨夜。《廣雅》雲:“昔,夜也。”
覺:睡醒。
展轉:亦作“輾轉”,不定。這裏是說在他鄉作客的人行蹤無定。“展轉”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詞。如將這一句解釋指思婦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說她醒後翻來覆去不能再入夢。
不相見:一作“不可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句: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悽、我的想念。枯桑,落了葉的桑樹。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爲言”句:把遠人沒有音信歸咎於別人不肯代爲傳送。入門,指各回自己家裏;媚,愛;言,問訊。
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裏面。一說將上面寫着書信的絹結成魚形。
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爲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說成烹魚。
尺素書:古人寫文章或書信用長一尺左右的絹帛,稱爲“尺素”。素,生絹;書,信。
長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着地,臀部壓在腳後跟上。跪時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爲“長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後部。
餐飯:一作“餐食”。

簡介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樂府民歌是社會下層羣衆的歌謠,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通常反映下層人民生活。中國古代徵役頻繁,遊宦之風盛行。野有曠夫,室有思婦,文學作品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思婦懷人詩。這些詩表現了婦女們獨守空閨的悲苦和對行人的思念,大多寫得真畢動人。
這首詩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歸入“樂府·古辭”。關於詩題的由來,《文選》五臣注說:“長城,秦所築,以備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飲馬。徵人路於此而傷悲矣。言天下徵役,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
該詩的作者問題,歷來有爭議。《文選》李善注云:“此辭不知作者姓名。”《玉臺新詠》則以爲是漢蔡邕所作。當代也有人從該詩的韻律、聲律的角度分析,反對蔡邕創作情況的觀照,說明該詩的作者與蔡邕並無關係,而是東漢之前即流傳於民間的歌詩。

佳句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翻譯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小兒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麼?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評價

暫無內容

評論區